- 张惠雯;
<正>1那城市离我住的城市不远。如今坐高铁,只需要半个小时的车程。高铁出现以前,坐K字号的火车,需要两小时四十分钟。虽然这么近,很多年里,我都没有来过。曾经大概半年的时间,我几乎每周或至少每两周都会来一趟,坐着拥挤、嘈杂、气味不佳的K字号列车。我一直喜欢火车车窗外面流逝的风景,不管那是破旧的民房、废弃的工厂,还是绿蒙蒙的农田、干涸的水渠。在流动里,它们具有了一种与静止状态下不同的东西,仿佛超越了物性,具有了某种类似生命隐喻的力量,常常让人联想到时间、生命本身。在气味不佳的火车里,吵吵闹闹的人大多也很可爱,显得善良直爽、爱说爱笑。如果一个人是往他爱去的地方去时,他就会因为心里的暖意把所看到的一切涂上明亮的色调。返程时大概也是这样,因为知道自己还会再去,只需要等待。
2021年04期 No.538 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1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曹霞;
<正>就像契诃夫笔下那个洁如诗篇却面临变卖砍伐的樱桃园,或如三姐妹在边远市侩小城拥有多种语言才能,人类的情感看上去无用而且多余,然而它却是生命中最重要的滋养。我们很少郑重地正视这个问题,是因为它具有一种不可剥离性,使得我们能够与生俱来地携带着它在世界上尽情遨游。
2021年04期 No.538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9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小忠;
<正>柏木林每天早晨起来,最先见到的会是阳光,然后才是房间里的铁皮炉子,以及炉子旁木箱里那堆烧柴。一直以为阳光会给我温暖,会给我热量。没有阳光的日子里,我的房间依然是温暖的,这时候,我才想起木箱里的烧柴来。烧柴也是柏木的,多么奢侈。也难怪,这里生长着的全是柏木。柏木除了不易腐烂之外,生火也是十分凶猛的,因为木质硬,耐力久,火力旺。
2021年04期 No.538 1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0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聪;
<正>《车巴河笔记》是王小忠继《黄河源笔记》《洮河源笔记》之后的散文作品集。车巴河位于甘肃卓尼县县城以南六七十公里,王小忠驻村所在的刀告乡,就在车巴河沿岸。在驻村的那段日子里,王小忠把自己与当地居民的交往、车巴河沿岸的自然景观、牧区居民的生活境况等,以笔记的形式整理记录下来。在这种意义上来说,《车巴河笔记》是一部"高原的生活实录",它的特点就在于琐碎与真实——家长里短,草木虫鱼,烧火做饭……日常生活的细节都是作者捕捉并书写的对象。这里选取的《柏木林》《春耕》,只是《车巴河笔记》中的两小则,由这两篇短文不难看出作者的叙事笔法与艺术追求。
2021年04期 No.538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3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梁平;
<正>~~
2021年04期 No.538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5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目珍;
<正>此前曾有学人借助文类之三(抒情类、叙事类、戏剧类)、时间之三(过去、现在、未来)与三一上帝(圣父、圣子、圣灵)的同构对应来阐述"神学诗学"这一宏大命题(刘光耀著《诗学与时间》)。这种具有原创意义的现代中国美学建构,对进行学术研究的人有着极大的诱惑。然而对于不熟谙西方宗教和哲学的人而言,其深晦和难解也不言而喻。不过,其中将抒情诗与时间的现在之维所进行的对应却给人一种启示。"抒情诗言说人现在的存在或人的现在之是。"当然,它也"以‘回忆’起过去的方式触及过去,以对未来有所‘期望’的方式触及未来","将过去与未来现在化、
2021年04期 No.538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0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郁宝华;
废名是京派文学代表作家之一。他的现代抒情乡土小说,往往精心构建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桃源世界,醉心于描写桃源世界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纯美的人物、淳朴自然的人性人情,但又暗示读者在作品表面的美和爱中,实则都蕴含着生活的大悲苦。《浣衣母》就是这样一篇具有代表性的短篇小说。这篇小说具有心理分析小说的特点,描绘了李妈这样一个善良慈爱的"公共的母亲"的形象;又揭开美好背后的残酷,揭示了主人公的畸形母爱是如何摧毁了自己创造的桃源世界。
2021年04期 No.538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1K] [下载次数:3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熊婷;
《原野》从哲学角度思考人在历史中的创伤记忆、关注人的创伤心理。文本反映了仇虎创伤性的生存处境,情感的无所归依,甚至遭遇恐怖幻觉的侵袭。神秘广袤的自然原野则作为一种象征寓意,显示了人类对幸福的憧憬,《原野》体现了曹禺讴歌本真生活,揭示了存在的创伤实质。叩问仇虎的创伤,从个体到集体、审视创伤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心理,在时空中纵横交织。
2021年04期 No.538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9K] [下载次数:6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枝;
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女性一直被束缚在传统道德的框架里面。在李劼人《死水微澜》的作品中,主要讲述成都省近郊天回镇的故事,围绕邓幺姑展开了一系列普通老百姓悲欢离合的生活描写,并且塑造了极为成功的"多面体"人物形象即邓幺姑。在一个动荡的社会里,邓幺姑挣脱封建社会的牢笼,勇于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极力显示出这个女性的不同寻常,有着鲜明的自我意识。作品中关于女性人物形象的研究,对提高当下女性地位,实现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等方面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阐述女性人物形象内涵的基础上,分析研究女性人物形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及其现实意义。
2021年04期 No.538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7K] [下载次数:18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吕叶;郭建伟;
《雷雨》是曹禺所著的一部经典话剧,其中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蘩漪,她是一个受到"五四"新思潮巨大影响的新式女性,它敢于反抗封建纲常,追寻自己的本心,但是结果却是悲剧的。蘩漪一直在与追求个性解放,个性自由、渴望自由婚姻家庭、向往痴狂的爱情所抗争,却因为自身的性格、当时的社会制度所影响,各种反抗都以最终的失败而告终,也体现出蘩漪的悲剧性。
2021年04期 No.538 2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2K] [下载次数:14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明明;
本文对《家》中的女性"牺牲品"进行研究,研究对象集中在婉儿、钱太太、周氏和梅芬身上,悲剧成因则重点分析女性自身因素,如婉儿的奴性思想、钱太太死要"面子"、周氏人格模糊及梅芬错误的爱情观。通过分析,使人们认识到封建社会泯灭人性的本质以及造成女性悲剧的自身因素,引导人们去思考现代女性面临的诸多问题,真正实现男女平等、女性幸福。
2021年04期 No.538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2K] [下载次数:9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鲁文婧;
老舍先生以市民生活中经常的活动场所——茶馆为背景,通过70多个小人物的特色语言,生动描绘了当时社会中普通人的艰苦生活,以及那个复杂纷争时代的人性百态。《茶馆》中浓郁的老北京色彩的语言,比如儿化音、叠词等的使用,更使该作品充满了感染力。本文从总体的语言特色以及极具人物个性的特色语言描写几方面来阐述《茶馆》的语言风格。
2021年04期 No.538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2K] [下载次数:2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想;
小说《兄弟》通过视角转换,展现了众多个性丰满的角色;利用复调手法和小说文本对话多重性,塑造了一部悲剧色彩浓厚的历史小说。以循环的叙事结构、丰富的情节手法和开放自由的时间顺序,呈现出小说丰富艺术价值,小说将历史与回忆进行融合的大图景式重现,对多重时代欲望进行了深刻的探讨。
2021年04期 No.538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2K] [下载次数:20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陆大帅;
作家贾平凹在其长篇小说《秦腔》中塑造了一个"疯子"形象的人物引生,叙事进程中不断地重申、强调其"疯子"身份,但整部小说都没有对引生发疯的原因进行解释。本文尝试从叙事的角度,通过对人物叙述者引生的身份和功能进剖析,探讨其发疯的病因。
2021年04期 No.538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4K] [下载次数:2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雪;
自然生命永远是诗人创作的主题,春花秋月,草长莺飞,四时序列,万物荣枯,都常常出现在诗人的作品之中。1938年,诗人穆旦从长沙跋山涉水来到繁花似锦的滇南小城蒙自,蒙自宁静美好的春天给了他全新的体验,自然的广博更让他叹息,他怀着敬畏的心情写下这首《我看》。诗人对战争、人性的反思远远超出了同时代的其他诗人,诗人也因此拥有了更为丰富的痛苦。在穆旦的诗歌中有着明显的时代感情,他的诗往往并不是直接去表现时代,而是十分注意自身心灵的搏斗和思想感情的掘发,并且在具体形象与意象的结合中,传达出最为丰富的情感,在陌生化的语言中,给人不同以往的体验。
2021年04期 No.538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6K] [下载次数:9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肖雯川;
沈从文、汪曾祺师生二人在构筑各自典型的文学世界时都不可避免地涉及了文学美学的对立问题,前者处于都市与乡土生活的对立之中,而后者也表现出与现代工业文明相对立的古典倾向,但二者的共通之处在于都表现出对现代文明和自然人性矛盾的关注与忧虑。从解放前到文革后,沈汪师生二人一而贯之的写作历程实则反映了现代文明和自然人性由于历史背景、作家个性等种种原因,从对立逐步走向融合,又在这之中有所反复的过程。而与女性形象有关的文学描写都是两位作家在文学创作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部分,从女性书写的角度入手,恰能够凸显现代文明与自然人性从对立走向融合的发展历程和深刻变化。
2021年04期 No.538 4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2K] [下载次数:9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植金桂;
鲁迅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他的小说多篇被收入中小学语文教材。学者王富仁认为鲁迅的小说中充满着人性的语言。[1]确实鲁迅小说的魅力不止于思想的深刻性和写作手法的丰富性,就其作品独特的语言的也令众多读者意犹未尽。本文以《孔乙己》这篇小说中所运用的关联词、副词、重叠词等视角来细细分析,感受鲁迅小说散发出独特的语言魅力,便于读者深刻理解小说传达的深厚情感。
2021年04期 No.538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2K] [下载次数:8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袁瑾;
冯至诗歌艺术在表现方式上体现出艺术的节制;诗情的抒发讲究蕴藉含蓄,诗形的锤炼偏好一定规则的束缚。冯至是处理中国新诗史上两对经典性矛盾——情感与哲理、格律体与自由体的高手。他的成就在新诗史上具有典范意义。
2021年04期 No.538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5K] [下载次数:2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余晓波;
李贺的诗大多涉及光怪陆离的鬼怪和游仙世界,想象奇幻诡异,这方面前人已多有论述;他描写山水景物的诗作虽然不多,但是,风格独特,造诣颇高,形成了李贺诗歌创作中不可磨灭的亮色,这方面前人却鲜有论述。本文以李贺涉及山水景物的诗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奇特的意境创造以及多样化的意境营造手法。
2021年04期 No.538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1K]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徐宁;
柳永是北宋著名词家,他的词作影响了北宋前期词坛,柳永大力发展慢词,改变了小令一统文坛的格局,除此之外,柳永的俗词也是他在词作中取得较大成就的一类,这些俗词确确实实表达出了柳永对事、对物的真实情感。柳永不仅是慢词奠基人,同时也是北宋词昌盛的代表人物,他的词作不仅为当时文人所效仿,而且还成为了流行乐坛争相崇拜的对象,对后世词人影响较大。
2021年04期 No.538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2K] [下载次数:24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何淑梅;徐丹;
二元对立是解构主义意图批评和颠覆的命题,通过文本细读,我们可以解读出《V.》中的三组二元对立:意识上的理性对立传统、性格上的冷漠对立专注以及时空上历史对立现实。在二元对立之下,世界呈现一片荒诞、混乱和不确定,人人追寻着一个终极话语和一个确定意义,最终人人一无所获,反而陷入了对追寻的目标的依违两难、无所适从的困境,甚至导致自身身份的消亡。V这个楔形符号本身就表现了一种对立的象征意义,通过对二元世界的悲剧式描绘,品钦表达了对后现代社会深切的关怀和对其解构式的反思。
2021年04期 No.538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5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薛晓凤;
本文从女性主义入手,以萨默塞特·毛姆的小说《面纱》和以该小说为剧本拍摄的2006版电影《面纱》为素材,通过对比分析小说与电影中凯蒂女性主体意识的不同呈现,探讨电影改编中凯蒂女性形象是如何被平面化和污名化的。
2021年04期 No.538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2K] [下载次数:13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曼;
《秘密花园》中,女主角玛丽与传统作品中相貌出众,性格温婉的淑女形象不同,反倒被作者刻画成一个相貌普通,性格怪异且敢于反抗权威的叛逆女孩。她不仅勇敢、健康、独立,还能够帮助男性,甚至成为男性的领导者,带领两个男孩,对荒废的秘密花园进行改造。本文将对玛丽这一反传统的女性形象进行解读,从女性主义角度,探讨其独特的性格特征、成因以及意义。
2021年04期 No.538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1K] [下载次数:9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黄馨文;
理查德·赖特的自传性小说《黑孩子——童年与青年时代的记录》中主人公"我"的语言行为以其个性鲜明的特征和反映主体意识的特性成为"我"构建主体身份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根据心理语言学对乔姆斯基提出的语言能力理论的阐释,小说中"我"的语言行为既是语言能力的外化表现,又承载了"我"在时代和种族背景下特殊的心理。在语言理解、接收和输出的三个层面上,"我"故意曲解父亲的言语、从聆听到阅读以及开展写作实践是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反映了主体意识萌生、主体能力提升和主体身份确定的三个方面。语言行为的尝试与调整推动"我"最终成功构建起美国黑人作家的个人身份,也使得"我"的语言实践成为全体美国黑人作家成长的经典写照。
2021年04期 No.538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1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陆巧华;
众所周知,爱德华·艾比是美国二十世纪具有深远影响力的生态文学家,他在一生的学术研究中创造出了许多优秀的生态方面的文学作品,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有《孤独的沙漠》《有意破坏帮》。在这些优秀作品中艾比对人类大肆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表示忧虑与愤慨,对工业文明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在这样一种生气勃勃、春意盎然的自然大环境之下,世间万物有着无穷的物质财富和精神力量,仿佛一切看上去都那么美好,然而在当今科技不断发展的大趋势之下,人类非但未珍惜大自然所馈赠的东西,反而对其展开大肆破坏,在他们眼中,只有利益才是最值得重视的。爱德华·艾比看到如此社会现状,百感交集,复杂的心情难以言表,遂借助文字的力量进行抨击。本文将对爱德华·艾比的生态思想进行深入地探讨与论述。
2021年04期 No.538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5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东海;
《天使在美国:千禧年降临》涉及宗教、政治、种族、同性恋以及艾滋病等重大话题,其影响具广泛性及深刻性。剧中男同性恋者的政治意识的伦理论争让伦理中的至恶或至善的主题成为焦点问题。剧中角色所体现至恶之伦理遭受摒弃,而至善之伦理积极占据上风,并体现净化与教诲的功能,使得文本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伦理取向。
2021年04期 No.538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5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高艳荣;
俄罗斯文学作品中塑造了各种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具有传统的俄罗斯民族的优秀品质,也有其女性本身鲜明的个性形象。拉斯普京作家笔下描写了诸多女性形象,其中《伊万的女儿,伊万的母亲》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本文从多方面、多角度研究《伊万的女儿,伊万的母亲》中塔玛拉的多元形象,以及造成塔玛拉多元形象的原因。
2021年04期 No.538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8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余玉叶;
保罗·奥斯特的成名之作——《纽约三部曲》,以不同于传统的侦探小说入手,在层层谜团之中描述了作为侦探的三个人奎恩,布鲁以及"我"的奇遇。在《纽约三部曲》中,出现了大量关于空间的隐喻,建构了不同于大众空间的异质空间——异托邦的存在,与乌托邦不同,异托邦作为书中真实存在的空间,是主人公为挑战权力机制,提供自我立足的他性空间的存在。因此本文试图运用福柯的空间理论,从异托邦叙事角度对小说进行另一角度的分析,探寻其中的空间隐喻。
2021年04期 No.538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0K] [下载次数:2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潘丽文;
渡边淳一的小说《失乐园》以人性为基底,从欲望、情爱、仇恨、本性等角度出发对人的本质进行了更深层次且赤裸的剖析。爱情持续时间的短暂、婚姻的束缚与人们对激情需求的的长期性之间的矛盾,无论是在二十世纪还是现代都是人们感到困惑和无法摆脱的问题。在作者眼中婚外情同对爱情自以为是的挽留都是享受爱情的无奈和可悲之举。爱情悲剧下的伦理观念是否科学,爱情伦理是否符合人性与社会的发展这些都是当代人们值得深思的问题。
2021年04期 No.538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96K] [下载次数:7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婕;
《老人与海》是著名作家海明威的代表作,也是文学界的瑰宝,给后来作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灵感,也是引导现当代文学发展的关键。《老人与海》中涉及的人物相对较少,但是蕴含的象征意义却十分丰富,这也是作品充满无限魅力的重要原因。在对《老人与海》这部中篇小说进行研究时,必须要对老人圣地亚哥和男孩曼诺林等进行深入解读,以了解作品的内涵及全貌,以向读者展示其文学与艺术价值。本文将对《老人与海》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探索《老人与海》中的象征意义。
2021年04期 No.538 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98K] [下载次数:55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姚琳;
《少年维特的烦恼》在德国出版后,立即风靡了德国和整个西欧,人们争相传阅,产生了空前的社会反响,掀起了一股强烈的"维特热"。小说主角维特是一个才华横溢、向往自由、多情善感的少年,他爱上了夏绿蒂但她已有未婚夫阿尔伯特,爱而不得的矛盾使他陷人绝望的境地,极度痛苦的维特最后选择举枪自杀。本文主要从主角维特的心理方面分析他走向自杀悲剧的原因,从而更加了解"维特们"的内心世界,避免悲剧的重演。
2021年04期 No.538 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5K] [下载次数:37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柳思芳;苏燕平;
《呼啸山庄》塑造了一个心理复杂、性格扭曲的希斯克里夫角色。一个被认为是邪恶化身的魔鬼,也是一个一生都在追求安全、爱与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却总是适得其反的可怜人。希斯克里夫的病态人格也源于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文章试图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解读希斯克里夫,以探讨其心理、行为和性格特征。
2021年04期 No.538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3K] [下载次数:3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国洪;姚倩倩;
传统文化,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在中国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大学语文课程以其综合性、实践性、独特性逐渐为人们所重视,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正向纵深方向发展,大学语文课程被提到了新的历史高度,两者势必走向融合。大学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讲授相结合,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基本人文素养的提升,另一方面有利于大学语文课程建设。
2021年04期 No.538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2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想;
自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在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底蕴培养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从弘扬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出发点,探讨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以期达到让学生产生文化认同感、树立文化自信的教学目的。
2021年04期 No.538 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97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饶书琼;
汉语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语言,至今已经传承了数千年的时间,在数千年时间的洗涤下,汉语语言中蕴含的意境美也愈发地体现出来,如何让更多的学生感受到汉语中蕴含的意境美,强化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积极性也就成为了当下汉语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本文从汉语中常见的意境美出发,思考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审美意境,并提出几方面能够实现汉语意境美教学的方法,希望以此能助力后续汉语教学的展开,收获更好的汉语教学效果。
2021年04期 No.538 9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97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陈菊梅;
在中职学校现有的教学体系中,汉语言文学的课程属于核心性的中职课程体系部分。中职学校通过开设汉语言文学的重要学科课程,旨在促进中职生实现自身人文综合素养全面提升的目标,激发中职生的崇高人文情感。因此可见,人文素质教育应当被置于汉语言文学的基础教学地位,同时也构成了汉语言文学授课过程的目标宗旨。在此基础上,中职学校与教师目前需要明确中职生人文素养教育的具体实施途径,结合汉语言文学的真实教学状况来进行调整与优化。
2021年04期 No.538 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41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肖成林;
情境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手段,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和教学的探究性,有利于激发创新动机,强化情境的互动性,营造创新气氛,突出情境的开放性,培养创新思维。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主要有:播放音乐渲染情境,扮演角色体会情境,运用实物演示情境,运用语言描绘情境,借助图画再现情境,联系生活展示情境。
2021年04期 No.538 9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40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潘文文;
在作为通识课的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人文性是大学语文最显著的特征和优势。因此,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是对高校大学语文教师的一个必然要求,进一步来说,大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必须要渗透人文精神,以塑造当代大学生高尚的品质和健全的人格。本文旨在以高校大学语文课程为依托,探讨从古典诗词角度对当今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培养的必要性及实现路径。
2021年04期 No.538 9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2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田原;
语文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以此来推动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形成,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前提是语文教师应具备较高的综合素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利用自身的综合素养做出决策,围绕古诗词的文本和主题确定一定的教学方法和路径,正确、深刻地解读古诗词能让学生体悟到更有针对性的古诗词意义,从而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语言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奠定基础。
2021年04期 No.538 98-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5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璐;
中国古代文学是我国高等院校中文系的重要主干课。随着时代发展,面对大学生审美情趣、情感评价的不断变异。如果制定适合新课程发展的改革策略,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本文针对高校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现状及面临的困境,对教学改革提出几点策略。
2021年04期 No.538 100-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5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黎平;
《壶口瀑布》是一篇语言优美,风格壮美崇高的游记散文,教师可以尝试从审美的角度创新教学。本文基于美学视角,从美的表达和美学风格两个角度来开发美育点,旨在为初中散文细读与教学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2021年04期 No.538 102-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2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孙迎霞;
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受到广大教师认可和广泛实施。但在实际教学中,合作学习存在"作秀"、流于形式等现象和实效性不高的问题。为此,本文将通过语文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研究,在了解学生实际学情的基础上,通过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认真研究语文教材内容,精心预设合作学习、讨论的问题,及时做好小组评价等措施,恰当地利用和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切实提高了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2021年04期 No.538 104-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2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田景珍;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积攒下一大批优秀的传统文化,在21世纪的新时代,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越来越智能化的先进技术,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正在慢慢消失。在初中的古诗文教学中,仅仅只局限于理清古诗文字面意思,进一步就是会背会默写,应付考试而已,并没有达到教育部门开设古诗文学习的目的。在初中语文课本中开设古诗文教学,主要目的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让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能够得到发扬和传承。
2021年04期 No.538 106-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4K] [下载次数:2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王平;
高中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高中文言文教学仍然存在许多困境。突破文言文教学的困境需要凸显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教师素养和教学能力;重视诵读;改变评价方式。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魅力,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获得文言文学习与语文素养的增强。
2021年04期 No.538 108-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8K] [下载次数:7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袁武康;
阅读教学是提升高中学生语文学科素养非常重要的路径,在开展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会补充相关材料,然而在知识支架的运用上往往存在高深难懂、随心所欲、哗众取宠、喧兵夺主等问题。教师在运用知识支架时要适时补充,激发兴趣;适度点拨,答疑解惑;适当铺垫,深化思维;适量拓展,延伸阅读。所用知识支架必须围绕教学目标,立足文本内容,激活学习动能。
2021年04期 No.538 110-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2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黄鑫艺;
为了防止学生机械化、碎片式解读文本,"整本书阅读"的教育思想逐渐应用于教学之中。有关戏剧类文学作品在考试大纲和教育部推荐的阅读书目中均有所涉及,但在一线教学中,戏剧板块却呈现边缘化,使其照搬常规流于形式,且戏剧类整本书阅读更是无从开展。《屈原》作为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录文本,开展整本书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提升其文学素养。
2021年04期 No.538 112-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5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曹春雪;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对于文本的解读有着不同的途径和角度,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一篇课文,以不同的方式和不同的角度来看待,理解是不一样的。我们需要教师教学习惯于从作者的角度和教师的角度去解读分析文本,往往不能忽视从学生的角度去解读政策文本。其实,童言无忌,孩子们有着我们所无法具备的坦诚和直率,有着让我们所羡慕的童真和童趣。通过孩子们的眼睛去解读文本,往往会演绎出另一番风采。
2021年04期 No.538 114-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4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朱之敬;庄桂成;
微时代已经到来,依托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视频短片的拍摄、制作自由化程度提高,越来越多的电影爱好者对创作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用手机就能创作出一个完整的微电影,人人都可以成为故事的编剧和导演。一部精彩的微电影离不开精彩的剧本,苹果公司拍摄的贺岁短片《女儿》,充分利用了新媒体环境的有利条件。在万物皆媒的当下,如何创作出优秀的、去同质化的微电影剧本更显得尤为重要。
2021年04期 No.538 116-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1K] [下载次数:9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赵崇雯;
叶圣陶先生作为我国近代语文教育的"三老之一"。叶老提出"写作即生活"的写作思想观对于今天新课程改革的作文教学影响还很大。叶老的生活本源论思想也就是这个写作观的源头。他认为写作作为生活的一部分,是为生活而服务的。本文基于叶老的生活写作思想观,启示教师和学生发现生活的本源,写作是为生活而写。其次认识到充实生活的重要性,写充实的生活。从而建立起充实的生活的写作观,让学生写真实的生活和思考充实的生活的价值。最终为达到更好的生活而写作,充实和完善我国现今的语文写作教学体系。
2021年04期 No.538 118-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8K] [下载次数:4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红星;
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给教育教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但是高职应用写作课程还没有很好地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本文通过调研找出两者融合存在的问题并阐述解决问题的对策有:树立全面的融合观,深化教师思想认识;加强针对性培训,提升教师信息素养;进行科学合理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团队分工合作,强化教学资源建设;完善优化硬件建设,保障教学顺利进行。
2021年04期 No.538 120-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0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晓君;
作为关于学生教育价值取向的一道重要题型,高考作文在试卷中所占分值最高。每年的高考作文都让莘莘学子泪珠滑落,尽折腰。因此我们作为教师,应从思想上正本清源,深入研究作文命题特征,把握好高考试题命题趋势,从学生的学情入手探索应对策略,真正地做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帮助学生打好备考这一硬仗。文章剖析了近年来高考作文试题,并提出了与之相应地教学策略,以期帮助学生补齐短板、强筋壮骨,破解作文无从下笔的难题。
2021年04期 No.538 12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6K] [下载次数:3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刘亲荣;
文章从"课程思政"教育的背景入手,提出了高职应用写作"课程思政"教育的现实意义,并分别从课程的特点、文体知识、教学方法、手段以及实践教学环节等多方面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探析其实现融合的有效路径。
2021年04期 No.538 124-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2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吴娟;
本文基于胡庚申教授的生态翻译学理论,以国产古装电影《英雄》为例,从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原则角度,即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探讨国产古装影视剧的字幕翻译,以期更多优秀的国产古装影视剧作品带着优质的字幕翻译走出国门,为推进中国文化"走出去"做出更大的贡献。
2021年04期 No.538 141-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58K] [下载次数:8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宇翔;李奇志;
於可训的中篇小说《移民监》描述了三位中国移民老人的日常生活,情节内容满溢乐园意识。通过现代人在海外对儒道不同乐园意识的追寻和展现,作者探讨了中国传统儒道思想在当下的、在世界范围的复杂错综之呈现,验证了儒道互补在现代生活中接续的可能性与可行性,体现了中国式生存的大智慧,大格局。
2021年04期 No.538 14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46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秀婕;
童话不是儿童文学的专属,安徒生的童话作品一直处于一种被低估的研究状态。安徒生的童话是一种混融的综合体,不仅有异域风光和丹麦特色景观的融合,更有不同地区文化的交流。本文从东西两大视角来审视安徒生童话,既将作品归还到丹麦的原生环境中去,又能够关注到外来文化对其产生的影响。
2021年04期 No.538 146-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93K] [下载次数:3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正;
意象历来是中国审美中的一大范畴,而在西方,意象一词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作为承载意象的意象诗,中国的意象诗又与西方的意象诗在营构过程、目标指向、文本内蕴等方面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审美特质和文体风格。
2021年04期 No.538 148-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89K] [下载次数:3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何素;
何景明和李梦阳作为明代中期诗坛璀璨的双子星,他们的赠答诗数量多,质量高,在思想内容与创作方法上体现二人的共同特征,意蕴丰富且具有现实主义精神,而在诗歌艺术方面则表现出各自独具一格的艺术特色。
2021年04期 No.538 150-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39K] [下载次数:2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彭佳玲;
谐谑类小说篇幅短小而又诙谐幽默,在宋代政治、经济、文化等多因素的影响下,其数量骤增,且具有独特的审美属性。它立足于艺术真实,强调语言的准确性、情感的至真至诚和事理的必然性;言语之外,皆是深意,言有尽而意无穷。
2021年04期 No.538 152-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94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邓惠文;
"文气说"是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中的重要范畴之一,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其最初是作为一个哲学观念而存在,曹丕首次把"气"引入到文学创作领域中来,而后在刘勰、韩愈、苏辙等人的补充下不断得到完善。从现代学术的视点出发,对"文气说"进行现代意义的解读是十分必要的,阐释其在指导文学创作和品评文学作品等方面的实践价值,从而为当代文论建设作出古典文学的贡献。
2021年04期 No.538 154-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35K] [下载次数:12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美清;
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逐渐萌芽,妇女社会地位有了一定的提高。女性自我意识得到一定发展。但是同时明朝又是我国整个封建社会,封建君主专制最为集中的时期之一,无后为大等封建伦理观、三妻四妾的婚姻制度依然牢牢的禁锢着广大女性的身心自由,黄峨的悲情人生正是社会和个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021年04期 No.538 156-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78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成卓华;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人文素养是人才全面发展最重要的核心素质。人文素质教育在培养高职生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融合,有益于高职院校的发展,同时也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重要方式。本文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人文素质教育融合现状着手,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人文素质的融合途径进行探索。
2021年04期 No.538 158-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75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天骄;林海霞;
卞之琳是中国20世纪著名诗人,其诗歌在西方一直占据重要地位,打破长期以来东方对西方诗歌创作的模仿。卞之琳诗作的出现,给彼时诗界带来一股清新空气,令美国学界不得不放下成见,重新审视东方诗坛。
2021年04期 No.538 160-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70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梁敏敏;
陶行知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又是坚定的民主战士和大众诗人。他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躬行实践,求知好学,飘洋过海求真知,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特别是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影响深远,至今对我国的教育事业仍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其中"教学做合一"思想至今在教学活动中对于老师和学生来说依然很重要,本文主要结合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论的特点,对目前的教学提出一些可参考的借鉴价值。
2021年04期 No.538 162-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74K] [下载次数:14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王大壮;
本文对传统文化中的曲艺文化进行分析,探究其传承及发展特点,进而讨论中职学校将语文校本课程内纳入创新文化的切实意义,最终得出若干将曲艺文化逐步融入校本课程中的路径,为中职学校语文课程实现教育模式的创新。
2021年04期 No.538 164-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80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冯鑫磊;
流行语"硬核"表义丰富,使用情况多样,本文以《人民网》中的内容为语料,试图从语义、语法和语用三个角度归纳其用法,并尝试探讨其流行原因。
2021年04期 No.538 166-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77K] [下载次数:2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马爽欣;李莉;
全球一体化是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大势所趋,在这样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跨文化交际技能成为很多人的必备知识,因此在现代教学中要重视语言中的文化因素。本文将从语言、教育、思维方式、时间观念、价值观五个方面介绍文化交际中的一些实际差异,期待能为更多的人提供所需信息。
2021年04期 No.538 168-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82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何中;李东明;
当前,顺应理论广泛应用于英汉互译之中,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研究表明,顺应理论同样适用于中文公示语翻译,整个翻译过程就是动态顺应的过程。本文将从顺应理论的四个方面入手,运用该理论于中文公示语翻译,为该理论在公示语翻译中的效度论证提供了一些数据,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和指导性。
2021年04期 No.538 170-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16K] [下载次数:4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赵鹏;
中共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形成了蔚为壮观的画报出版,并培养出了一大批杰出的摄影和编辑人才。新中国成立之后,画报的主管部门由军队变成了各级宣传机构,并且形成了国家级和省级画报的二元的画报系统。相较于建国初期中央牵头便迅速建立的国家画报,地方画报建设的时间跨度更大,且并不存在统一的计划。国家画报着力报道社会主义生产建设,并且营造国家共同体的想象,而省级画报则承担了更丰富的宣传任务并与当地群众建立了更为紧密的联系。
2021年04期 No.538 172-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41K] [下载次数:2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敏;
以神经生物机制为基础提出的联结主义理论自问世以来,极大推动了认知科学,心理学,语言学等研究领域的迅速发展。本文首先介绍了联结主义模型的基本结构及其特性。其次结合联结主义理论基本观点,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对儿童语言结构习得的认知机制及发展模式进行了考察,旨在为儿童语言习得研究提供联结主义新视角与新思路。
2021年04期 No.538 175-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32K] [下载次数:5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毛欣然;
《小于一》是布罗茨基自传和诗学批评性的散文集,文章分析了布罗茨基在《小于一》追求的美学主张,即死亡美学和孤独美学。诗人通过死亡探讨虚无,只有到死,诗人才会盖棺论定,诗人在死亡中看到自己的自画像。在高压政治中,诗人的自保能力让位给了美学,成为疏离于同代人的时代的孤儿。
2021年04期 No.538 178-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69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萌;
在张爱玲创作的华文家族小说中,分别对话语和故事使用了多种形式的叙述者干预。其干预方式既受到中国古典传统小说的影响,又融合了西方现代小说和电影的理论与技巧,同所讲述的故事水乳交融,对作品叙事伦理的构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021年04期 No.538 182-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37K] [下载次数:4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阎萍;
"物哀幽玄"之美学意识普遍渗透于日本的文学、艺术等多重领域。"物哀幽玄"是远古的日本人在漫长的生活实践中持续追求、探索并思考客观事物的产物。其成因与稻作文化密切相关。縄文时代对植物的深厚感情,弥生时代对"植物的世界"崇拜与亲近。通过稻作文化造就了日本民族勤劳、纤细的性格和多神论的信仰。在肥沃的稻作文化的土壤上,形成了"物哀幽玄"之美学。"物哀幽玄"之美代表了日本民族最具特色的审美意识,体会自然与人性的天人合一是永恒的主题。
2021年04期 No.538 184-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39K] [下载次数:5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闻雪;
<正>《当代》长篇小说年度论坛评出五佳作品由中国出版集团、人民文学出版社、《当代》杂志社主办的第十七届《当代》长篇小说年度论坛暨第二十二届《当代》文学拉力赛颁奖典礼日前在京举办。《当代》长篇小说年度论坛脱胎于2004年创办的"《当代》长篇小说年度佳作",每年一届,评选当年长篇小说的五佳作品和最佳作品。根据本届论坛评选流程,
2021年04期 No.538 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67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闻雪;
<正>张炜新作《文学:八个关键词》出版童年、动物、荒野、海洋、流浪、地域、恐惧、困境,这是当代作家张炜从近五十年的创作经验与海量的阅读心得中,提炼出的八个关键词。于创作者,是文学实践探索中绕不开的母题;于阅读者,是解读文学直抵心灵深处从而引起共情的密钥。2019年10月初到11月初,张炜受邀参加华中科技大学"大师课",文学课讲义后经整理,就有了广西师大出版社近期出版的《文学:八个关键词》。《文学:八个关键词》就是他的文学炼金术,近五十年写作经验的集大成之作,
2021年04期 No.538 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99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闻雪;
<正>周大新称长篇小说是小说家族里的"长子"周大新最新长篇小说《洛城花落》近日面世。他宣布以这部作品为长篇小说写作"封笔",一时引发文学界关注。周大新说:"我今年已经69岁了,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应该清醒认识到,要学会撤退,不能一个劲儿拼了命地往前走。"不再写长篇,周大新表示做出这样的决定其实内心不舍,更会感到痛苦。他说,长篇小说犹如小说家族里的"长子",他热爱长篇小说写作,但与此同时他必须要面对现实。过去一天写六七个小时不觉得累,但现在写两三个小时就会很累,
2021年04期 No.538 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99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闻雪;
<正>普鲁斯特遗作即将出版据《卫报》近日报道,法国出版社Gallimard宣布,将于日前出版法国作家普鲁斯特未曾出版的遗作《七十五页》。《七十五页》的文本写于1908年,大约是普鲁斯特开始创作《追寻逝去的时光》期间(该书出版于1913-1927年)。这部作品属于已故出版商伯纳德·德·法卢瓦持有的一系列文件中的一部分。德·法卢瓦于2018年去世。在他的一生中,他见证了普鲁斯特死后出版的几部作品,包括《让·桑德伊》——这是普鲁斯特19世纪90年代放弃的一部未完成的小说。
2021年04期 No.538 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97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