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一家

  • 《忆韦素园君》:鲁迅喜欢什么样的青年

    钱理群;

    当鲁迅写到那最善于"布置精神的苦刑"的,写"残酷到了冷静的文章"的陀思妥也夫斯基,"用沉郁的眼光,凝视着素园和他的卧榻,好象告诉我:这也是可以收在作品里的不幸的人"时,鲁迅一定感到被凝视的还有他自己,而且我们今天的读者读到这里也还会感到这"凝视"的压力:我们都是"不幸的人"。不仅是陀氏的文字,而且包括鲁迅的文字,包括韦素园的人生,都具有一种"残酷到了冷静"的力量。

    2011年01期 No.169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4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1 ]

新作快评

  • 妊娠纹

    乔叶;

    一层均匀的妊娠纹。初看时并不显眼,但用手指轻轻一动,就露出了端倪:一条条断裂的纹路从肚脐下方开始,沿着不规则的曲线朝隐秘之地蜿蜒汇集。每一条纹路都凹陷在皮肤里面,纹内的红与皮肤的白似乎中和成了淡淡的粉,但从不同的角度看去,又闪烁出一种奇异的银光,如一条条潜伏着的会变色的蛇。

    2011年01期 No.169 8-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2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4 ]
  • 最后的幻灭——评乔叶的《妊娠纹》

    李遇春;

    <正>印象中,乔叶的小说一直写得绵密而别致,宛如一个极擅裁剪的良工做出来的衣物,不规则中透露出规则,褶皱中隐含着平整,古人所谓别出心裁,大约就是如此吧。《妊娠纹》这篇小说堪称乔叶小说中的上品,看似漫不经心的叙述,实则寄寓了作者别具一格的匠心。这当然不是指小说结构的设置,如现在时与过去时的交错回环之类,甚至也不仅仅是指小说主题意象的陌生新奇,而是指作者刻画女主人公心理状态及其嬗变的高超技艺。不妨说,乔叶在这篇小说中再次展示了她拥有心理分析师的资质。

    2011年01期 No.169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3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55 ]
  • 重任在肩的玉米

    王棵;

    <正>玉米起田的时候,大姑妈唆使大姑父来我家做了一次客。那一次大姑父在我家坐了半天,话说了一串又一串,但就是没有出现一句话能够说明他这次来访的必要性。最后我只好认定,他是专程来邀请我去他家吃玉米的。我记得那个夏天大姑父的来访以我的被"劫持"而告终结。我糊里糊涂地就被大姑父绑到自行车的后架上,还没来得及想到

    2011年01期 No.169 1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1 ]
  • 温暖的记忆——评王棵的《重任在肩的玉米》

    叶立文;

    <正>在我的阅读经验中,但凡涉及作者乡村记忆的散文作品,大多不脱感念故人、追忆往昔的叙事模式,而步步回首、一唱三叹式的吟咏笔调,又常常令作品呈现出一派悲戚惆怅的审美气象。读多了,自然会对作者的情感真实和审美旨趣产生怀疑,莫非故乡留给我们的悠远记忆,注定要与凄惶哀婉的乡愁情愫密不可分?然而,在《重任在肩的玉米》这部散文作品中,王棵却用滑稽嬉笑的叙述笔调,向我们展

    2011年01期 No.169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6 ]
  • 天空

    世宾;

    <正>~~

    2011年01期 No.169 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3 ]
  • 对自然生态与自我及爱情关系的探索——评世宾的《天空》

    邹建军;

    <正>世宾《天空》是一组探讨生态与自我及爱情关系的诗篇,抒写诗人对于当今世界所面临的生态灾难所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那就是从自我出发、从自己做起,不然生态问题只会越来越严重。如果我们每一个人真正地有所奉献就有所收获,人类未来的命运是可以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当代中国诗人对于自然生态问题的最新思考也许就体现在这里,并且是以诗人方式进行的思考,是以诗歌的方式进行的自我生态意识的构建。

    2011年01期 No.169 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6 ]

长篇点击

  • 《大河之舞》:传统文化的神性力量

    周新民;

    <正>读经、成人礼、祭拜黄帝陵等具有传统文化色彩的活动近年成为中国流行风景。有识者认为,这是中国历经几十年的反传统文化思潮后,重新认可传统文化的表现。的确如此,近些年,传统文化的确从国家层面到知识界甚至到民间都取得了普遍认同感。传统节日,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开始以法定节日的形式成为国家节日,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也成为人文学科学者热衷的话题,就连中央电视台开播的"百家讲

    2011年01期 No.169 2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6 ]

文学教法

  • 文言经典与语文教育

    钱吕明;

    文言文要不要教,教多少,从什么时候开始教起,这是语文教育界争论不休的老问题。最近,在网上读到韩军与王尚文就这一问题的争论,我感到还有许多话要说。我认为,学习文言文的主要目的既不在于掌握词汇句法,也不在于了解一下古代文化的文采与辉煌,而在于传承我国特有的文化。

    2011年01期 No.169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42 ]
  • 文学作品教学要把握文学语言的特点

    吕高超;

    文学作品在语文教材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文学作品教学的效果直接决定着语文教学的成败。然而,文学作品教学的现状却并不乐观,我们把文学课上成了语言学课、文章学课、思想政治教育课、人文精神的说教课,文学课偏离了它应有的方向。原本激情澎湃、灵性飞扬的文学课已经变得索然无味、死气沉沉,其中很大的原因,文学教学中没有把握住文学语言的特点。一般来说,文学语言具有内指性、陌生性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把握住文学语言的特点,我们才能深入到文学作品的深层意蕴之中,体味作品所展现的独特的艺术之美。

    2011年01期 No.169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3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58 ]
  • 优质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邓绍志;夏海荣;

    从2002年起,学校开展了素质教育大学习、大讨论。但通过对全校87节语文课的随堂调研,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却仍然停留在教师讲、学生听的"千课一面"的状态。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现状,引起了我们的深思。本文就优质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谈些看法。

    2011年01期 No.169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6 ]
  • 大学语文教学与地方文化

    谢丹;

    地方文化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的人文精神。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和结合地方文化的特色和资源,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引导学生感受地方文化的丰富多彩,用心灵去亲近、解读地方文化人文精神的精美。这对开阔学生视野见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激发热爱祖国、报效国家的爱国情感起着重要的作用。

    2011年01期 No.169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0 ]
  • 例谈大学文学类选修课的教法

    曾令霞;

    大学本科教学中选修课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它是老师与学生在必修课的基础之上更进一步的探究性的教与学。方法得当的选修课是一箭双雕的教、学艺术的展示,它是大学课堂上最具创新性与学术性的开放型课程。本文以小学教育本科三年级学生开设的选修课《沈从文小说研究》为例,以此为契入点从"研究对象"、"怎样进入作家研究"、"西方批评方法的引入"几个方面讨论如何进行大学文学类选修课的教学问题。

    2011年01期 No.169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6 ]
  •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胡德胜;

    美育是一种形象教育,又是一种情感教育。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呢?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我国著名教育家于永正也说过:"当老师教育学生时,如果学生知道你在教育他,你的教育就失败了。"显然,教育家的意思就是说,教育应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即潜移默化,而潜移默化就是美育的最好方式。

    2011年01期 No.169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6 ]
  • 让语文教学走向“无为”

    何艳强;

    本文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对自己教学行为的一次深刻反思。笔者认为:教学工作是可以"无为而治"的,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思想正是"无为而治"的理论基础。只要我们尊重作为信息加工的能动者、意义的主动建构者的学生的主体地位,认识到我们教师只是学生意义的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我们的"政策"就对路了。然后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给学生提供一个坚实的知识"支架",用合适的方式在适当的位置让诺亚方舟"抛锚",让学生去探究、启动,这样,我们就可以"垂拱"了,而教学相长的良性、喜人局面或者就可达成了。

    2011年01期 No.169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5 ]
  • 高中语文活动单教学例证

    戴海泉;

    江苏省如皋市所推广的"活动单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在省内外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什么是活动单?活动单教学的理论依据、实践可能、实践效果、模式局限分别是什么?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本文以《秋声赋》活动单的设计为例,就活动单的设计注意事项作简要分析。

    2011年01期 No.169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7 ]
  • 语文选修教材中的诗歌教学

    闫红;

    湖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全面启动后,我校也进入到语文选修课的学习阶段,语文选修第一本教材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本书由诗歌和散文两部分组成,其中诗歌30首,首首珠玑,篇篇精华。在教学中,我发现一个很大的难题,选修课容量很大,任务很重,而留给我们的时间很短。在这种情况下,我针对其教学进行了研究。

    2011年01期 No.169 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45 ]
  • 谈谈语文课中的文学教育

    王秀清;

    目前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现状并不乐观,发人深思。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纵深推进和发展,人们对文学教育的不断认识和探索,文学教育必将绽放成一朵光彩夺目的奇葩,给语文教育园地锦上添花,使之更加绚丽多彩,引人瞩目!

    2011年01期 No.169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8 ]
  • 生本教育要细节化

    陈强;

    生本教育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需有效落实才可发挥其最大价值。本文以语文课堂为例,论述了生本教育必须要"细节化","细节化"是生本教育的根本这一观点。

    2011年01期 No.169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2 ]
  • 古诗词教学三部曲

    沈春峰;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闪光的瑰宝。经过几年的教学摸索,我觉得古诗词课堂教学要将以教师串讲为主,变为以学生诵读为主,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吟咏诗文,逐步形成语言的感悟能力并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在平时教学实践中,本人按照三个步骤教学古诗词,效果相当不错。

    2011年01期 No.169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1 ]
  • 浅谈课堂教学中对美的引领

    黄迎葆;

    本文通过举例阐明怎样亲近文本,发现文中的美,从而感受美,享受美,最终达到启迪学生心灵的目的。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感受拟声词的美,感受散句与整句交错之美;二.感受文句整体形象之美;三.感受自然的内涵之美。

    2011年01期 No.169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4 ]
  •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

    李慧超;

    美育是各门学科的共同任务,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有着自己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发掘教材中美的因素,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审美愉悦中获得知识,启迪智慧,激发创造。

    2011年01期 No.169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2 ]
  • 语文自读课文的教学模式

    秦仲雷;

    采用"交互感应"的自读教学模式,完成小学语文自读课文的教学任务,其过程可划分为创设情境、确定目标、自主学习、反馈总结四个阶段,同时,在运用这种教学模式是要注意四点:(1)激励学生积极参与;(2)个体与群体交互感应;(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4)创设和谐的心理环境。

    2011年01期 No.169 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4 ]
  • 经典文学作品教学刍议

    王艳;

    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并不会因为经典文学作品的内容深邃而读不懂,恰是这样的篇目,学生读起来才感到有滋有味。学生在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时,更容易激发美感和提升兴趣。即使一些篇目的语言有的学生现在不能完全理解,但是会为他以后的阅读奠定基础。本文就经典文学作品的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2011年01期 No.169 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5 ]

文本读法

  • 中国现当代文学阅读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

    黄群英;朱艳清;

    中国现当代文学阅读能力的缺失,是当下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探求到提升阅读能力的关键是对文学的"感"和"悟",从根本上解决了大学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阅读中存在的问题,有效地提高了对文学作品的阅读能力。

    2011年01期 No.169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7 ]
  • 阅读教学的六字诀

    何银彩;

    当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大多还是老师在说"单口相声",或者是由"满堂贯"滑向了"满堂问",或者是以音像直观代替了文本阅读……语文教学应该改变"只听老师滔滔不绝、不闻学生书声琅琅"的局面,让学生们更多地朗读感悟、审美熏陶。笔者认为,文学阅读教学应该念好"六字诀"。

    2011年01期 No.169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5 ]
  • 当前农村学生名著阅读状况的调查研究

    周文忠;

    《语文课程标准》对七到九年级学生要求很明确:"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本文以对我校1000多名学生问卷调查、分析,发现当前农村初中生名著阅读存在着阅读目的模糊;阅读书籍较少;阅读方法不当;缺乏教师指导;缺少阅读习惯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与建议。

    2011年01期 No.169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44 ]

文章写法

  • 作文训练中思辨与文化的融合

    黄灿平;

    思辨与文化两者在文章中常常是相互联系与融合的,而非顾此失彼的。它需要在辨证中出文化,使作文既具辩证的眼光,又具有文化审视;它需要在辩析中出文化,使作文既是逻辑推理的过程,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理性;它需要在辩论中出文化,使作文既有论辩的气势,又有高级的文化形态。

    2011年01期 No.169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68 ]
  • 作文教学点滴谈

    赵红昌;

    作文能力的大小,最能体现一个学生语文水平的高低。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更是语文老师亟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近几年,笔者针对学生作文现状,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现撮其要者和同行探讨。

    2011年01期 No.169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3 ]
  • 新课标下农村中学作文教学

    赵伟;

    农村大部分学生一提到作文就烦,把写作文看成是一种负担。有的敷衍了事,有的干脆当起了誊抄工……现象不一而足。不过,以我之见,作文也没那么可怕,教者不囿于陈规,走出作文教学误区,处理好以下四个方面,学生作文会有长足进步。

    2011年01期 No.169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8 ]
  • 作文与激趣

    邵丽;

    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被视为语文教学的难点,制约着语文教学的总体水平。究其主要原因就是学生缺乏写作的素材,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这种情况下,我在教学中采用激趣教学法,效果不错。

    2011年01期 No.169 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0 ]
  • 新思维作文教学案例

    王润霞;

    《新大纲》要求学生不但能写纪实作文,而且也要能写想象作文,但是现在很多学生不善想象,不愿想象,不敢想象,提起作文就头疼,写起作文就紧张。作文时头脑空白,思路不通,勉强为之,东拼西凑,内容空洞,语言干涩,看不到一点灵气。我从去年开始指导学生进行新思维作文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取得良好效果。

    2011年01期 No.169 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5 ]

名篇探赏

  • 论林亨泰的组诗《风景》

    潘庆玉;

    名为《风景》,作者写的其实不止自然的风光,还有由人的辛苦劳作和生命力量的涌动所创造生成的"人为"的风景——农作物、防风林,它们是人在天地间与自然积极合作化育而成的"超自然"风景。这道风景被诗人们遗忘得太久了。人类被遗弃在俗世的操劳与奔波中,慢慢忘记了自己在太阳、大地、海洋、原野中所处的位置,迷失了方向。这首诗,道出了存在者(人)作为存在的历史性和创造性,道出了隐蔽在风景背后的人的最基本的在世方式。从表现手法上看,这组诗歌的深层意蕴不是源自于意象本身,而是源自于意象的空间结构,换句话说,我们要从每一个意象出现的结构位置和空间关系出发来建构它的意义及它与整体诗意的联系,而不是相反,先对每一意象分别进行阐释,然后再把它们加在一起构建整首诗的意义。因此,对于这组诗,它的空间结构就是它的深层意蕴,就是它的诗意本体。

    2011年01期 No.169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3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3 ]
  • 零感情故事解构:读余华的《现实一种》

    侯慧庆;

    余华在其小说中展示暴力和死亡是其作为先锋派作家的创作取向,《现实一种》更是将这一创作取向推向极致,因为余华把对暴力和死亡的叙述瞄准了一家人,当死亡像漏斗一样源源不断的展示在读者面前时,家的情感早已消失殆尽,于是,这个故事便走向了零感情叙述。本文将从"死亡"的次次叙述中展现家情感的零度推进。

    2011年01期 No.169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0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5 ]
  • 解读《活着》的生存哲学

    杨泽松;

    《活着》通过一名叫福贵的老人对其苦难一生的叙述,讲述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讲述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活着之外任何事物而活着。《活着》是以一种叙述的表达方式完成了一次对生命意义的哲学追问。

    2011年01期 No.169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20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6 ]
  • 从《死水微澜》中邓幺姑形象看现代女性的悲剧命运

    崔玲;

    中国女性是在几千年传统文化思想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她们比男子相对缺乏生活体验,于是一旦女性的意志受到抑制和否定时,女性的苦难和不安意识就更多地集中于自身所熟悉的情感或情欲体验,甚而至于过份关照自身的身体体验,这种以情抗理的行动注定了其命运的悲剧性。以邓幺姑一生的情感演变为例来探究新旧交替、民主思潮萌动的晚清时期,中国现代女性对自身意志与命运的关注和抗争,人性的蠢蠢欲动宛如死水泛起的微澜,预示着狂风骤雨的即将来临。

    2011年01期 No.169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7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0 ]

湖北文坛

  • 解读阿毛诗歌的情感世界

    孙佳;

    阿毛是新世纪以来诗坛成绩显著的诗人,其创作具有内容丰富、艺术多样等特点。为了能够具体揭示阿毛诗歌创作上的艺术特质,本文以"情感世界"为主题线索,具体分析"感觉体验"、爱情表现、文字特征共3方面的内容,这3方面内容正是深入其诗歌世界的重要方式。

    2011年01期 No.169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3 ]
  • 评韩永明的《幸福计划》

    吴佳燕;

    对社会底层群体的关注,是湖北作家韩永明小说创作的重要主题。在他的中篇小说《幸福计划》(《长江文艺》2010年第2期)中,主人公靳师傅是丛林市一名出租车司机,他最初的幸福计划就是买一辆自己的车,改变自己常年"挑土"的命运。在靳师傅的幸福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中,折射出形形色色的社会问题,以及都市底层人生活重压下的人性之美。

    2011年01期 No.169 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7 ]
  • 读晓苏的三篇乡村小说

    李继红;

    湖南人民出版社新近出版了湖北作家晓苏的第九部短篇小说集《我们的隐私》,读过之后,有三篇小说让我产生了强烈的言说欲望。

    2011年01期 No.169 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8 ]

作家研究

  • 论王家新诗歌互文中的本土性

    刘红霞;

    王家新的诗歌中大量交杂着与西方经典的互文,招致了不少质疑之声。本文试图通过对他的典型互文性诗歌《帕斯捷尔纳克》进行细读,阐明王家新诗歌的本土性与当下性。诗人从自身经验出发,共同的境遇和精神共鸣促使诗人发出时代最真实的声音,从而成就《帕斯捷尔纳克》的经典地位。

    2011年01期 No.169 8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8 ]
  • 冰心散文的“真雅新”

    周正;

    本文依据冰心散文,重点探讨冰心创作中的艺术特色。文中所涉及到的大多是冰心在解放前这一时期的散文作品,笔者主要从冰心散文的创作情感、语言艺术、意向构制三个方面来揭示冰心散文的"真、雅、新"独特的艺术魅力。

    2011年01期 No.169 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3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5 ]
  • 鲁迅小说增强真实感的几种技法

    张成;

    文艺鉴赏的尺度是以"真"为前提的,鲁迅先生的小说具有高强度的真实感,有"中国民主革命的镜子"之称。小说中多种艺术表现手法的使用,增强了这种"真实感"。

    2011年01期 No.169 9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2 ]
  • 浅析诚斋诗中“催”字蕴意

    刘高宏;

    诚斋诗中有多处、多种"催"字诗。"催"字集中反映了诚斋体的特色:活、新、奇、趣、真、深等,此可谓一种"催"性和"催"趣,它不仅促生出一片鲜活而灵动的诗歌之境,并进而深入生动地营就了一种亲密而广大的物我关系与生命境界。

    2011年01期 No.169 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0 ]
  • 骆宾王儒家思想浅探

    李元芝;

    骆宾王是初唐一位重要诗人,对他的研究从上世纪70年代以后渐趋深入和全面,但成果主要集中于他的生平考证和诗文成就上,本文对骆宾王的思想窥探一二,探究儒家思想在其人生历程中的地位和影响。

    2011年01期 No.169 9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59 ]
  • 论张爱玲小说悲剧的纯粹性

    马敏;

    张爱玲小说细节往往是和美畅快、引人入胜的,而主题却永远悲观,一切对于人生的笼统观察都指向虚无,故事所展现的人生是小说中不同人物的一份又一份的失败记录。人生是残酷的,人性的真相是可怕的。悲剧的因素不仅存在于外界的威胁,更在于人的本性中,情欲与生命相始终,因此,悲剧无休无止,不断袭来,一步一步将人引入更惨的境界。正如老子所言:"吾所以有大患者,唯吾有身。"

    2011年01期 No.169 9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3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4 ]

古典重读

  • 从目的论谈《红楼梦》霍译本的茶文化翻译

    任彤;张惠琴;

    文章从功能主义目的论的角度探讨了《红楼梦》茶文化的翻译。作者以杨宪益和Hawkes的《红楼梦》英译本为依据,通过对比分析译文,得出: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策略,任何大胆的改动只要服从目的法则都可接受。从这一角度看,霍译本旨在带给西方读者更多的阅读愉悦感,他采用归化的策略来满足接受者的需求。这样的转变达到了译者的翻译目的,是成功的文学翻译范例。

    2011年01期 No.169 99-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10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55 ]
  • 以《红楼梦》的翻译为例看“红”的中外差异

    朱玉清;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民族的语言体现着不同民族的认知特点和文化心理状况。在汉英语言中,颜色词"红"与"red"在联想意义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形象意义和文化意义上。本文以《红楼梦》中"红"的使用及其翻译为主要语料,辅以汉英语言中"红"和"red"的惯用短语搭配,对比归纳出其差异的表现和原因。

    2011年01期 No.169 102-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4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3 ]

外国文学

  • 解读《垂死的肉身》中的音乐叙事

    陈静;戴丽;

    《垂死的肉身》是美国犹太裔作家菲利普·罗斯的代表作,讲述了一个不寻常的爱欲故事,其中交织着性与爱、年龄与死亡的激烈矛盾。小说叙事进程中,音乐因素多次出现,作为作品一个重要的表现意象,它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点缀,而成为小说叙事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2011年01期 No.169 104-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60 ]
  • 从主仆关系看《皆大欢喜》的狂欢化色彩

    张祥荣;

    主仆关系的塑造是戏剧中不可小视的情节,莎士比亚的作品尤其如此。本文以其早期喜剧《皆大欢喜》中主仆关系的创设为研究角度,认为其中较典型地体现了巴赫金"狂欢化"的部分理论。全民性、平等性是狂欢化的重要特征,巴赫金狂欢化理论还为我们提供了相对主义的思维方式,这些都与作品中莎士比亚人文主义理想之下人们的活动不谋而合。这为我们从方法论上研究莎士比亚喜剧创作指明了新的方向,可以将我们对莎士比亚作品的解读引向更为宽广的天地。

    2011年01期 No.169 106-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5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74 ]

课文研析

  • 《群英会蒋干中计》一文重读

    张文成;

    赤壁之战前夕,曹操南下,气势汹汹,本想以胁迫的方式让孙权捉拿刘备,最终归降,从而达到一统天下的目的。但是,曹操却在孙权与之对立之后双方剑拔弩张之际,听信蒋干的误报,杀了处于特殊地位的荆州降将蔡瑁、张允。一般分析者认为这是曹操刚愎自用的结果,但是笔者以为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应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曹操杀蔡瑁、张允的行为动机:1.骄兵思想在作祟;2.多疑心理在作怪;3.用人底线在决定。

    2011年01期 No.169 108-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8 ]
  •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案例及反思

    刘润霞;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将所感受的言语对象转化为语感的实践活动主要是阅读。读,就是要读进去、读出来,用自己的思想情感读进去,把作者的思想感情读出来。今天我结合自己执教的《北京亮起来了》这篇课文说说我是如何教的。

    2011年01期 No.169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3 ]

文艺杂谈

  • 唐宋边塞诗词羌笛悲凉意象成因

    谭浩烨;

    "羌笛"是唐宋边塞诗词的一个重要意象,乐器本身性质及人们主观情绪的作用使它在表情达意的同时拥有了悲伤凄凉的色彩,同时民族文化的交流也使这种情况得到了进一步确定,笔者从这三个角度出发探讨"羌笛"意象悲凉情感的成因。

    2011年01期 No.169 11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7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59 ]
  • 浅论宋代爱国诗

    罗先美;

    爱国诗歌是华夏诗歌之魂,宋代的爱国诗歌更是我国爱国主义诗歌大观园中的一朵奇葩。宋代爱国诗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之貌,在数量和质量上的优势不仅其他朝代难以企及,就连诗歌王朝李唐王朝也只能望洋兴叹。宋代爱国诗的发展盛况主要表现为量多质高、风格杂陈、内容丰富,具有气势由"逸"转"怨",揭露时弊,痛陈厉害等特点。宋代爱国诗之所以堪称奇葩,值得驻足品评,是社会现实、社会观念形态的反映,也是诗人笔耕不辍努力和诗歌自身发展规律所致。

    2011年01期 No.169 114-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5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54 ]
  • 由春的意象探寻古人的生命意识

    谈春蓉;

    解读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中的"春"意象,分析唐宋时期"春"意象含义,然后通过这些含义探究古人的生命意识。

    2011年01期 No.169 118-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4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0 ]
  • 文化异质性及其对比较文学的影响

    管季;

    近年来在诗学比较和创作实践上我们有很多的尴尬。这种尴尬有三方面的表现形式:一是不愿比,二是不敢比,三是不会比。尽管如此,我们在比较诗学及其创作实践上仍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从法国的影响研究到美国的平行研究,再到初步具有中国特色的跨文明研究,我们也发出了属于自己的"中国的声音",这是中国比较文学界对当代中西文化交流作出的积极贡献。

    2011年01期 No.169 120-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2 ]
  • 论方文山词作对古典诗词的再创造

    喻越;

    现代流行歌曲作词家方文山,作为周杰伦"御用词人"的同时,还被人们尊称为"鬼才"。他之所以赢得了如此之高的声誉,不仅在于他作词作得好,而且还在于他作词的同时对中国古典诗词进行了个人特色的再创造。而这种再创造,即是一种古典诗词的现代转化,包括语言的巧妙运用、修辞的全新演绎、意境的独特构建和意象的融合贯通等。

    2011年01期 No.169 12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7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83 ]
  • 太极拳中的中国古代哲学观探析

    谢光辉;

    太极拳不仅是我国武术史上的奇迹,更是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太极拳中的中国古代哲学观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太极拳体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原初性的宇宙生成观;(二)太极拳体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动静结合的宇宙变化观。

    2011年01期 No.169 124-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8 ]
  • 美国艺术教育思想对中国艺术教育现状的启示

    张希承;

    本文归纳总结了美国当前艺术教育的特征,合理借鉴美国艺术教育的发展思路,并针对中国当前艺术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完善措施,强调艺术教育要与社会、与其他学科相结合,走一条宏观的发展道路。

    2011年01期 No.169 126-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3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332 ]

探索争鸣

  •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与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探析

    谢敏;李春华;

    文化创意人才是创意经济产业中的核心因素,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人才的现状并不尽人意。高校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应从培养创意思维,加强实践实训课程等方面改革,提高学生的创意能力。学生在学习中也将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美育熏陶,有利于他们形成自强、诚信、乐观的优良品格。

    2011年01期 No.169 128-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3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6 ]
  • 语篇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赵芳;

    针对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本文讲述了语篇整体教学对促进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作用。笔者力争在日常教学中尝试构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语篇教学法为手段,以培养交际能力为目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对比研究发现,语篇教学有利于在培养学生掌握语言知识的能力的同时,发展他们的言语交际能力。

    2011年01期 No.169 130-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3 ]
  • “肥”的中英用词对比研究

    欧敏;

    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肥"字用来形容一个人身上或者身体某一部分脂肪多时常带有非积极色彩。英语中同样表示身型庞大、脂肪多的形容词"fat"也具有此类非积极、甚至歧视意义。"肥"和"fat"在使用倾向、表达感情色彩的词语搭配以及委婉词的替代使用上存在着一定的共性,并折射出人类语言中的共同倾向。而中英在分别使用"肥"和"fat"时又有着一些差异,这与中西审美文化及语用习惯是分不开的。

    2011年01期 No.169 132-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7 ]
  • 加强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对策

    罗静荣;

    进入新世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了我国社会各界的热门话题,各地农村申报和保护工作也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为了更好地使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保护并在群众文化的创新中弘扬和发展,笔者对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2011年01期 No.169 134-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72 ]
  • 探析北大的文科教学管理模式

    俞燕;石利娟;

    建设一个美好和谐的高校,这是高校管理者的最高目标。笔者在北京大学进修半年,深感作为全国一流的文科学校,其在管理方面确实有自己独到的方面。

    2011年01期 No.169 136-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2 ]
  • 汉语言文学课程通识教育浅论

    焦银生;

    远程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课程需要进行通识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能独立思考,且对不同的学科有所认识,将不同的知识融会贯通,出神入化,从而培养出完全、完整的人。

    2011年01期 No.169 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75 ]
  • 培养幼儿语言应从欣赏文学作品开始

    乔雪丽;

    文学作品既向幼儿展示了成熟的语言,又可以扩展幼儿的词汇量,同时还可以培养幼儿关于倾听的技能;在理解文学作品时,也鼓励幼儿运用创造性语言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欣赏的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艺术想象力。因此,本人认为培养幼儿语言应从欣赏文学作品开始

    2011年01期 No.169 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4 ]
  • 论新形势下高职语文课程教学改革

    傅湘莉;

    高职语文是培养技能型人才重要的基础学科,但目前高职语文教育处于一个重要度与重视性之间极度失衡的尴尬境地。文章旨在通过对高职语文课程教学现状进行概括分析的基础上,从多方面入手提出初步的改革设想,以促进高职语文课程教学的进步。

    2011年01期 No.169 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80 ]
  • 谈谈对青年的“成功”养成教育

    史卫军;

    李开复以亲身经验和中西文化的比较认知,提出"成功同心圆"的理念,探讨成才的途径与事业发展的规律。以此探讨对青年的"成功"养成教育:一、追求成功,要树立良好的价值观;二、践行成功,要具备正确的人生态度;三、实现成功,要有不断完善的行为。

    2011年01期 No.169 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1 ]
  • 培养和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之我见

    冯永胜;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这就要求教师要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充分利用教材的优势,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设计出面向全体学生,能激发全员参与热情的训练方法,扎扎实实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011年01期 No.169 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0 ]

硕士论坛

  • 浅析《追风筝的人》中风筝的象征意义

    陈美陵;

    本文拟以德国导演马克·福斯特改编拍摄的电影——《追风筝的人》为分析对象,解析象征如何通过风筝这一反复出现的意象,随着影片情节的发展,在影片中得以充分应用。

    2011年01期 No.169 143-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33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75 ]
  • 论尤金·奥尼尔的《送冰的人来了》

    李双艳;

    尤金·奥尼尔在《送冰的人来了》一剧中描写了一群无家可归、不合时宜的可怜虫。他们整日纵酒迷梦、彼此安慰,以此逃避冰凉而令人绝望的现实世界,并企图以此赋予生活以意义。本文从代表具有激情生活的酒神精神在剧中复兴与升华入手,指出正是酒神式的梦想赋予现代人生存的意义和勇气以战胜现实世界中的冷酷与荒谬,同时它还给现代人以生活的信念,使人相信有某种更好的东西把生命引向美好。

    2011年01期 No.169 145-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4 ]
  •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孙文芳;

    灵感具有突发性,亢奋性,创造性,忽逝性。在写作教学中,要改变学生对作文训练的畏难情绪和冥思苦想的痛苦现状,教师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通过创设想象的时空,沟通作文写作与现实生活的情感,注重专题技巧和形式的训练等方式,从而创设写作气氛和情境,在这种情境的感染之下,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诱发创作灵感的闪现。

    2011年01期 No.169 147-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1 ]
  • 朱淑真自觉的创作意识与其诗词风格初探

    李溶;

    朱淑真的诗词和精神世界拥有它独特的个性,而这与其自觉的创作意识有关。她自觉的创作意识使得其作品不拘一格地表现了她寂静而灵动的精神世界。

    2011年01期 No.169 149-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3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6 ]
  • 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高巍;

    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一直以来都是文人喜于探讨的话题。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进行试论:"发愤著书"说源于对黑暗政治、不幸命运的抗争;"发愤著书"说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发愤著书"的艺术手法:以小见大,以近见远,以古喻今;"发愤著书"体现了"中和之美"的审美标准。

    2011年01期 No.169 151-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20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6 ]

原创天地

  • 刘赋作品

    刘赋;

    <正>二老妈叔叔今天从老家打来电话告诉我:二老妈死了。叔叔说这话时显得很平静。叔叔告诉我这个消息时,我正在吃一顿特别香的饭菜,听到这个噩耗,我却再也吃不下去了。二老妈是我堂祖父的老伴,老家管堂奶奶叫二老妈,其实二老妈今年也七老八十的了。按农村人寿命来说,也算得上是寿终正寝的了。

    2011年01期 No.169 153-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6 ]
  • 手记两则

    侯器;

    <正>让学生也来查查"毒"这一周是劳动周,班里出现的问题可真不少:第一组清扫楼梯每次只到两三个人;乔同学与高同学因劳动产生矛盾,高同学哭着闹着要回家;付同学在没有完成劳动任务的情况下跑出去踢球;更有甚者,胡同学、李同学没经过批准竟然擅自回家了……种种迹象表明,我们班同学在劳动观念、劳动纪律方面存在十分严重的问题,为此,我决定召开一次主题班会。

    2011年01期 No.169 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6 ]

文坛扫描

  • 新闻一束

    <正>2010年度"影响力10部书"评出由《人民日报》文艺部与人民网读书频道共同举办的2010年度"影响力10部书"评荐活动近日落下帷幕。经过近一个月的网上投票与专家推荐,结合人民日报文艺部、人民网读书频道的编辑意见,最终,学习出版社和人民出版社的《七个怎么看》、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白雪乌鸦》、南海出版社的《1Q84》、中华书局的《庄子的快活》、人民日报出版社的《传奇黄永玉》、上海人民出版社的《纯真博物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前朝梦忆:张岱的浮华与苍凉》、三联书店的《路西法效应:好人是如何变成恶魔的》、作家出版社的《你在高原》、中央编译出版社的《时间的故事》等10部书入围本年度"影响力10部书"名单。

    2011年01期 No.169 157-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9 ]
  • 作品信息

    <正>贾平凹最新力作《古炉》出版贾平凹最新力作《古炉》日前在北京图书订货会上亮相。这是贾平凹用近四年的时间完成的一部64万字的作品,是一幅中国基层"文革"的全景图。贾平凹说:小说归根结底还是写人,写人性,"文革"不过是载体而已。《古炉》的背景依然是贾平凹所熟识的农村,小说叙述的故事发生在陕西一个名为"古炉"的村子里,而着力点却在中国20世纪60年代那场最大的政治运动上。贾平凹用真实的生活细节和浑然一体的陕西风情,将中国基层"文革"的历史轨迹展示在读者面前,是作家对这场历史大

    2011年01期 No.169 158-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0 ]
  • 作家声音

    <正>蒋子龙认为作家要学会把自己推向绝境蒋子龙日前在演讲中称作家要学会把自己推向绝境,他说:"首先是找到自己的个性。个性非常重要,身处一个同质的时代,个性最易被填平。作家们一定要找到自己的优势,找到自己独特的密码。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密码,都有属于自己的任务和责任。同时,还要找到自己的优势。最后,就是要学会如何把自己推向绝境。这个时代太舒服,大家活得很自在,很难有惊人之处。有时候,需要把自己推向绝境,推向绝境往往就会爆发,是考验自己才情的一种方式。我们从古典中看到的经验,所谓绝处逢生,绝处恰恰也是出现奇迹的地方。对于作家来说,推向绝境,就会创作出好的作品。"

    2011年01期 No.169 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5 ]
  • 海外文坛

    <正>美国文坛巨匠贝娄书信出版美国文坛巨匠索尔·贝娄(1915-2005)的书信集近日由Viking Adult出版社出版。与他笔下那位爱写信,渴望与亲朋、对手甚至陌生人分享思想的赫索格一样,贝娄本人的书信亦十分引人入胜。他的书信风格与今日的电子邮件相差无几,从日常生活的琐屑小事(工作、泪水、汗水、谈生意)到对文学、政治、哲学的沉思无所不包,整体呈现了一种散漫的自传体和知识分子的牢骚。书信证明了贝娄小说中一些情节的真实生活来源,比如他在给前妻桑德拉的信中破口大骂:"你他妈的差点杀了我,我已经跨过那道槛了,但是我可没忘记哪怕最小的

    2011年01期 No.169 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