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一家

  • 一个文学史难题与三个现状层面

    施战军;

    在集体话语与个性表达的思潮流向方面,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有着相映成趣的路数。按照学界较为通识性的观点,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是现代与当代的节点,而这个节点上,是集体宏大话语的高峰期,集体话语集中于"革命"、"民族"等主题中。从这里追溯现代文学,越往历史时间的深处的越是创作个性凸现的;而从这里向当代时间的展开方向上看,越到当前个性的显露越发芜杂。

    2010年09期 No.157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0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1 ]

新作快评

  • 陪读

    晓苏;

    城里的女人真是幸福,我发现她们在路上走的时候,身边总有男人陪着。城里的男人也大方得很,最大方的是他们的手,有的搭在女人肩上,有的把女人的腰揽着,有的牵着女人的手,偶尔还有摸女人屁股的。我看着街道两边那些被男人陪着的女人,忽然感到自己很可怜,快满四十岁了,还从来没有男人这样陪过我。说一句脸红的话,我这会儿多么希望也有个男人走在我身边啊!

    2010年09期 No.157 8-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4 ]
  • 欲望之旅——评晓苏的《陪读》

    李遇春;

    <正>当今的小说界就是一个竞技场。各路好手使出浑身解数同场竞技,倘若没有新的招数而盲目登场,不是重复别人就是重复自己,这当然是一个小说家的最大悲哀。新世纪以来倾心短篇小说创作的晓苏深谙此理,即使是讲述一个看似老套的故事,他也往往能悄然地叙述出新意来,展示了一个优秀的短篇小说家应有的艺术风度。

    2010年09期 No.157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59 ]
  • 公社年代的拖拉机手

    苍耳;

    <正>永祥是在非公社的年代死的。但我关于他的点滴记忆却属于公社年代。原因很简单,我是一九七八年秋天离开杨村的。那时生产队还没实行"包产到户"。当我和堂兄荒雨在濛濛细雨中,用板车将我的口粮拉往公社粮站,我不知道脚下的路正通向公

    2010年09期 No.157 1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5 ]
  • 历史、记忆与寓言——评苍耳的《公社年代的拖拉机手》

    叶立文;

    <正>在当代散文中,追忆往昔、感念故人的名篇佳作数不胜数,但以怀人为名展现历史迷思的寓言之作却并不多见。与那些擅长写景状物、抒发个人情思的散文作家相比,苍耳显然更倾向于对往昔岁月的思辨和诘问。从这个角度说,《公社年代的拖拉机手》其实是一部融贯了作者个人记忆和历史意识的寓言作品。与常见的寓言故事相仿,作者在叙述中沿用了一种由表及

    2010年09期 No.157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7 ]
  • 延伸

    刘希全;

    <正>~~

    2010年09期 No.157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1 ]
  • 人间亲情的自由抒写——评刘希金的《延伸》

    邹建军;

    <正>当我读到刘希全《延伸》的时候,我是感到惊喜之至:在今天这样的情形里,居然还有将亲情写得如此独到而深刻的。首先,诗人对于亲情的描写与挖掘是相当深刻的。每一个人都有亲人,每一个人与自己的亲人之间都存在感情,只是有的浓一些,而有的淡一些而已。诗人并没有从一般的意义上来表达亲情,而只是选取了父爱、母爱与性爱等三种亲情类型作为表现对

    2010年09期 No.157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6 ]

长篇点击

  • 诗性与实证:《老风口》叙述历史的两种方式

    周新民;

    <正>老风口是地名,它位于新疆塔城地区托里县。这里常常刮起十级左右的大风,夏季飞沙走石,冬季大风则卷着积雪。老风口的气候状况,在新疆具有典型意义,因此,它也常常被看做是新疆气候环境的代名词。张者的长篇小说《老风口》(作家出版社,2010

    2010年09期 No.157 2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4 ]

文学教法

  • 论古典诗词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马志伦;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时,应该深入挖掘古诗词的人文精神,进行人文教育,并注意以下三点:一.古典诗词作品中所反映出来的独立自由的人格;二.古典诗词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人道主义关怀;三.古典诗词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审美情趣。

    2010年09期 No.157 2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61 ]
  • 散文诗的“三读”教学法

    陈厚勇;

    散文诗的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以鲁迅的散文诗《雪》为例,对散文诗教学的"三读"教学法,即听读→感读→品读渐进式教学法作了一个简单介绍。

    2010年09期 No.157 2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0 ]
  • 语文教学美育的冷思考

    谢建武;

    在多媒体技术广泛运用于教学领域的今天,在"对话、合作"等教育新理念的冲击下,语文的"外美"彰显有余,而其"内美"却日渐冷落,大有"浮云遮望眼"之势,为此,大力"立美",慎用"借美",把语文的文字美、教学美、情感美、人文美尽情展现,才是语文教学在新形势下的正确选择!

    2010年09期 No.157 2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1 ]
  • 巧用课堂来激发学生学习名著的兴趣

    莫文;

    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个体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表现为个体对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也是引起和保持注意的重要因素。要培养学生积极、主动阅读名著的良好习惯,唯有激发出学生对名著阅读的兴趣。课堂教学是激发学生阅读名著兴趣的主阵地。唯有让名著阅读课堂活起来,才能让学生真正的对文学名著产生兴趣,从而将这种兴趣延伸到课外。

    2010年09期 No.157 2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74 ]
  • 高职应用文教学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刘红星;

    针对高职应用文教学中注重知识的传授的现象,笔者试从三个方面来阐述怎样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即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理论结合实践,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2010年09期 No.157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67 ]
  • 应用文教学课堂良好氛围的营造

    刘琍;

    如何改变目前高职应用文教学课堂上的尴尬局面,这是应用文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了相关探索,提出了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2010年09期 No.157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5 ]
  • 语文活动课初探

    张国华;曹国瑞;

    语文教学中应植入"活动"因素,让学生在自主地社会实践中,习得语文知识,增长语文能力。本文从"活动方式"、"活动步骤"和"应处理好的几个问题"三个方面,就语文活动课的教学,作出了探讨。

    2010年09期 No.157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7 ]
  •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景扣琴;

    开放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对语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开放语文课堂的方式有以下五种: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二.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三.增进师生间的互动;四.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质疑;五.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2010年09期 No.157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6 ]
  • 论语文教师对课堂的掌控

    王照敏;

    语文教师对课堂的掌控非常重要。那么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应掌控什么呢?笔者认为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以积极互动的师生关系为基础,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二.以发展学生语文素养为根本,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三.以适应课堂教学需求,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

    2010年09期 No.157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57 ]
  • 多媒体辅助外国文学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盛丽梅;

    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的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于课堂教学是现代教育理念和现代科技发展的必然。多媒体辅助外国文学课程教学,有利于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有利于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课堂教学要发挥多媒体的长处,只有将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有机结合,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其教与学的和谐。

    2010年09期 No.157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6 ]
  • 让语文课堂美起来

    许丽娜;

    文学与美术是相通的。在语文教学时,适时地借助绘画作品再现情境,传达情感,能扩大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效地促进语文教学和美育教育的共同发展。

    2010年09期 No.157 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6 ]
  • 培养学生质疑精神的重要性

    李海维;

    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非常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四点:一.用伟人质疑的例子教育学生;二.给学生讲"质疑"的重要性;三.鼓励学生发散思维,积极提出问题;四.鼓励学生质疑老师和作者。

    2010年09期 No.157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7 ]
  • 支架式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刘晓慧;

    支架式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建构和内化所学知识技能,而网络给了支架式教学更大的发挥空间,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支架式教学可以分为这样几步:创设情境,独立探究与合作学习,效果评价。

    2010年09期 No.157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7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65 ]
  • 古诗词双音节重叠词浅探

    史靖宝;

    在以单音节词为主的古诗文中,双音节重叠词出现的频率还是比较高的,它们或状物、或写景、或写人,描写生动形象,既在表情达意上暗合了诗歌的意境,又在音韵上兼具柔和亲切的特点。在意义表达上,古诗词中的双音节重叠词具有三方面的特点:作摹拟声音的拟声词,起修饰描摹作用的形容词,名词重叠强调时间之长。

    2010年09期 No.157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6 ]

文本读法

  • 阅读教学中的点拨艺术

    曾繁平;

    教学是一门艺术,点拨更是一种艺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进行点拨时应做到以下三点:一.理解文意,适量点拨;二.解决疑难,适时点拨;三.挖掘美感,适度点拨。

    2010年09期 No.157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0 ]
  • 例说“两练一结”阅读教学策略

    徐德湖;

    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有待改进。"两练一结"的阅读教学策略,有利于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既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又全面提高了教学效益。本文以李森祥的小说《台阶》为例,拟对这一策略作一个简要说明。

    2010年09期 No.157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0 ]
  • 诵读古诗文的激趣策略

    李杰;

    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诵读中华经典古诗文,自小就扎根于祖国的文化传统之中,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在传统文化与价值观方面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他们美好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文学艺术素养,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发育。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诵读古诗文激趣的几点做法是:诵读与赏析相结合、诵读与教材相结合、诵读与运用相结合、诵读与活动相结合等等。

    2010年09期 No.157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6 ]
  • 语文朗读教学初探

    王建玲;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那么应如何从小培养低年级学生爱读的习惯和善读的能力呢?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四点:一.兴趣为首;二.基础为脊;三.范读为翼;四.体验为羽。

    2010年09期 No.157 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5 ]
  • 语文课要重视默读

    李清友;

    默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本文以此为基础,拟对默读的作用和方法,作一番探讨。

    2010年09期 No.157 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1 ]

文章写法

  • 如何使作文的语言靓起来

    胡朴;

    文学的魅力靠的是语言,作文中生动、形象、鲜明、新颖的语言更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如何在考试作文中使自己的语言靓起来呢?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六点:一.活用课本,展现语言的个性美;二.妙用修辞,彰显语言的文采美;三.巧妙改编,凸现语言的幽默美;四.整散结合,打造语言的音韵美;五.巧借幽默,增添文章的情趣美;六.融入思考,散发语言的哲理美。

    2010年09期 No.157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1 ]
  • 谈谈作文教学的基石

    杜红彪;

    作文教学应走唯物主义道路。用心观察生活,感性积累生活是作文教学的前提;作文教学应该引导学生深切地思考自然与社会生活,用心感悟自然、社会与人自身生命所蕴涵的哲理,并且要教会他们理性思考生活的方法与技巧。引导学生观察自然与生活,教会他们理性思考的技巧与方法,是作文教学的坚强基石。

    2010年09期 No.157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8 ]
  • 快乐五分钟作文教学

    余新志;温立杰;

    作文教学难以开展,表现为学生的动笔难,素材少,出彩难和教师的两难抉择;原因是师生的作文教学信息沟通渠道不通畅,以及学生学习习惯差。五分钟快乐作文教学培养了学生"语文即生活"的意识及习惯,给学生营造快乐的写作氛围,在可见可感的氛围中消除畏难情绪,愉悦收集整理信息和写作表达,在评析中快乐的接受学习信息,提高写作水平。

    2010年09期 No.157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3 ]

名篇探赏

  • 《祝福》写作技巧管窥

    徐曼宇;

    鲁迅在写作技巧上不懈地进行着"创新"。《祝福》一文,可以让我们感受到鲁迅在艺术上的独具匠心,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一.美好的愿望与现实悲苦构成的反讽;二.不知姓名与鲁镇人"看客"形象的相互关照;三.未改姓名与非正常心理的隐秘呼应。

    2010年09期 No.157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7 ]
  • 郭小川《团泊洼的秋天》赏读

    张强;

    郭小川的《团泊洼的秋天》一诗,抒发了作者作为一名革命战士的真实情感,表达了一位战士的满腔义愤、乐观期许,同时也展现出一位诗人的非凡气度、铮铮铁骨。本文以此为基础,拟对该诗作一番赏析。

    2010年09期 No.157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5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5 ]
  • 《胡同文化》的生活哲学

    周家翠;李宏伟;

    汪曾祺在《胡同文化》中强调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忍"中蕴含的生活大义是"和"。"和"这一生活哲学观体现在城市的布局特征上、胡同的名称选择上;同时,汪曾祺充分关照历史文化,就"和"的生活哲学观娓娓道来,把做人原则中的"和"与行文风格上的"和"淋漓尽致地倾洒,尽显了浅中之深,平中之奇。

    2010年09期 No.157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4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2 ]
  • 《山乡巨变》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林明星;

    《山乡巨变》作为描述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经典之作,其对当今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样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2010年09期 No.157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6 ]

湖北文坛

  • 评陈应松的《夜深沉》

    王迅;

    陈应松的《夜深沉》是一篇写农民工的中篇小说,但它显然有别于"底层叙事",而是相反,作家把审美眼光投向了农民工的生命归宿问题。小说中,陈应松的叙事直击人类生存困境的要害与实质,直抵人类生存中无法回避的终极价值话题,表达了作者深切的人文关怀意识,其中体现出的面对现实问题的勇气和胆魄,令人敬佩。

    2010年09期 No.157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3 ]
  • 武汉作家与当代文学

    吕幼安;

    在1949年至今的当代文学中,武汉作家是有地位的。武汉作家以独特的审美关照,题旨深远的新颖叙事,拥抱现实的抒情述志等创作特点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的一道亮丽风景,并为当代文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2010年09期 No.157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6 ]

作家研究

  • 解读史铁生作品中母亲的榜样形象

    俞柯丽;

    关于残疾后的史铁生如何走出人生的樊笼这一命题,我认为母亲的榜样力量影响更深远。母亲与史铁生一样承受着苦难,而且这苦难是加倍的,当史铁生在苦难的路上彷徨时,母亲没有被命运击昏,她在思想上无意中秉承了"慢养"的思路,态度上平静地面对,行动上用自己的双脚开拓了一条如何应对苦难的路,母亲像天边的启明星指引着史铁生迎来了黎明,而且这样的启示是"润物细无声"型的,充满着温情的。

    2010年09期 No.157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3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77 ]
  • 论沈从文小说世界中的原生态

    罗有林;

    沈从文小说中构建起的湘西世界总是以本真和原初的面目呈现在我们面前,乡土风貌有浓浓的地域特色,那里的人民展示给我们的是人性的美。本文试从两个方面,分析、探讨沈从文小说中对湘西人文地理、风俗民情的原生态描绘。通过对这两个方面的描绘,既表达了他对湘西水乳交融的情怀,对自然生命的讴歌,对美好人生的倾心与向往,又曲折的反映了他的写作理想和社会理想,从而为我们提供了解读沈从文小说的另外一个视角。

    2010年09期 No.157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2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4 ]
  • 从绘画思想论苏轼之别于陶渊明

    万颖;

    崇尚自由是陶渊明和苏轼的共同特点之一,从文学方面来说,陶诗和苏词颇有相似之处。然而,苏轼的绘画思想中表达出的对自由的理解和追求方式,与陶渊明有着明显的不同。词发展到宋朝成为一种可以抒发豪情壮志的文体,绘画则是文人心理情绪的浮现,更能体现出作者最真实的心理感受。苏轼绘画思想中的自由倾向更接近他的真实想法,本文从苏轼的绘画思想入手,从四个方面讨论苏轼与陶渊明对自由的不同诠释和追求,进而在对比中分析陶渊明和苏轼对自由不同的追求方式,发掘中国传统文化中自由思想的蕴含。

    2010年09期 No.157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5 ]
  • 青梅·红藕·黄花:从不同时期看李清照

    邵远梅;王砚雄;

    李清照生活在一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时代。在那个年代,女子能学以成名者寥寥无几。若把历史上的女性作家比做一簇鲜艳的花朵的话,那么李清照就是这簇鲜花中最令人瞩目的一枝奇葩。本文从李清照的各个不同时期来诠释李清照如花般独特的一生及其词的美学特征。

    2010年09期 No.157 8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5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5 ]

古典重读

  • 试论《红楼梦》中王熙凤的形象

    倪志顺;

    王熙凤是贾府中的管家奶奶,她的性格具有丰富性、多样性的特点。富有远见应该是她最为重要的特点,正因为她有超乎常人的远见和敏锐的洞察能力,才使得她在贾府这样一个复杂的环境中如鱼得水、左右逢源。此外,王熙凤虽有远见,却也表现出了在处理"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关系方面的"盲视"与"短视"。

    2010年09期 No.157 8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12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8 ]
  • 浅谈《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的佛性

    庄平;

    大闹天宫的孙悟空,在否定皇权的同时也否定了一切秩序和法规。这是不能被所有的社会和所有的统治者所接受的。这就揭示了每个人是都有心魔的,是需要修炼教化的。

    2010年09期 No.157 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8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5 ]
  • 《游园》的意境

    杨洁;

    《惊梦》是我国古典名剧《牡丹亭》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一折,本文试对其前半部分《游园》进行审美鉴赏,品味其中包涵的文学质素和美学情趣。

    2010年09期 No.157 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8 ]

外国文学

  • 论莎士比亚悲剧的现代审美意义

    濮爱武;

    悲剧作为一种审美形态的最根本原因:它不仅表现了冲突与毁灭存在之境,而且表现抗争、拼搏。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内涵的三个核心因素。悲剧的本质是通过语言的表达、动作的模仿,使怜悯与恐惧这种情感得到净化,即不是肤浅的悲悯和痛苦,而是对整个人类命运的思考和超越。莎士比亚通过他的悲剧作品来表达他对生命的深思。审美体验离不开情感与想象。没有想象,莎士比亚就写不出那脍炙人口的著名独白。在悲剧欣赏过程中,我们不仅沉浸在主人公的悲情中,表达对悲剧人物的崇敬、惋惜和同情,而且从中受到鼓舞,增强斗志。莎士比亚悲剧主人公的神经症心理表现了基于人的主体性与以利益为核心的社会理性冲突上的审美现代化本质,即两种现代性相互冲突的危机所造成的人的主体心理结构和功能的病态和畸变。

    2010年09期 No.157 9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9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8 ]
  • 解析《捕蜂器》中的人物悲剧

    贾春霞;高丽萍;

    《捕蜂器》是当代英国小说家伊恩·班克斯的处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小说中,伊恩·班克斯对人性的善恶及社会的黑暗洞察入微,在一系列看似恐怖血腥的故事中隐藏着作者对人类命运的深度思考。本文从小说中三个人物(父亲、埃里克和弗兰克)的人生经历入手,深入分析了他们各自悲剧的原因,揭示了爱的缺失是造成小说中人物人性扭曲、性格变态的主要原因。

    2010年09期 No.157 9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60 ]
  • 论赛珍珠其人其文对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作用

    张桂玲;

    针对当代人文精神现状,探讨了大学教育中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性,提出了以赛珍珠强大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以其独具特色的作品滋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并进一步提出把赛珍珠写进中国现代文学史。

    2010年09期 No.157 9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8 ]
  • 权力话语视角下的剧本《灾难》

    翟赫;

    贝克特的《灾难》一剧通过展示导演对剧主角身体的操控,剧中角色的无名、无声以及貌似有权实则受控的导演揭示了现代社会的权力运作机制。个体同以社会权力机制为代表的社会间的矛盾是现代人个人悲剧的根源之一。

    2010年09期 No.157 99-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9 ]
  • “Life”一词在杰克·伦敦作品中的用法

    朱德芬;

    杰克·伦敦是美国十九世纪最著名,也是最具争议性的一位作家。本文通过对"life"一词的分析,了解该词在杰克·伦敦作品中的用法,同时认为,杰克·伦敦在他的写作中对"life"这一主题极为关注,并且有着自己深刻的见解。

    2010年09期 No.157 101-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3 ]

课文研析

  • 《干将莫邪》中“九奇”浅析

    欧阳炎中;

    教学《干将莫邪》一课,应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鼓励学生对小说的情节、内容及写作技巧作深入探求,以发现其奇妙之处。

    2010年09期 No.157 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3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8 ]
  • 《桃花源记》中的“渔人”探究

    石磊;

    《桃花源记》中的"渔人"即"愚人"的谐音,正是作者本人的化身。作者以此自况,是对自己人生的幽默、揶揄、悲哀的自嘲。"渔人"出而复寻,急而媚官等一系列行为,正是影射了作者本人的心路历程、求官经历、悲情人生。

    2010年09期 No.157 104-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2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2 ]

文艺杂谈

  • 曾国藩治家思想的文化内涵

    徐孟林;

    曾国藩作为儒家的集大成者,其治家思想集中体现了儒家文化内涵,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仁爱胸怀;二.中庸之道;三.自强精神。

    2010年09期 No.157 106-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3 ]
  • 孔子思想与和谐校园

    杜以向;王雪梅;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我们在高校全面人才方面培养和谐发展的圣人、君子,要求学生在智、情、勇、艺等各方面都有发展,这样才能实现和谐校园的建设。

    2010年09期 No.157 108-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6 ]
  • 中职语文新教材的文学情愫

    黄福享;

    现行使用的中职语文新教材《语文应用基础》(第2版),由于叔杰、张谷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新教材令人耳目一新,编者的编写理念与时俱进,注重适用性、基础性、时代性和趣味性,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关照学生的就业需要、个性需求和发展需要。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教育体系,更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卫生行业,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2010年09期 No.157 110-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2 ]
  • 评王晓英的《漏雨的屋子》

    李展;

    王晓英的《漏雨的屋子》表现了作家惊人的文学素质。小说中,作者以一种正视现实苦难的悲壮情怀,叙写了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的悲剧,包含着悲天悯人的巨大的人道情怀。

    2010年09期 No.157 112-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6 ]
  • 电影《男人河》解读

    杜丰宁;

    《男人河》是一部以峡江为背景,反映鄂西土家族人民生活的影片。雄奇、浑厚、壮美,是《男人河》的总体美学风格,此外,浓郁的民族风情、独特的地域特色、丰厚的文化意蕴,使《男人河》具有一定的史诗性质和较高的美学价值,表现出撼人心魄的力量和雅俗共赏的艺术品味。

    2010年09期 No.157 114-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1 ]
  • 评《百部学术名著导读》

    黄元英;

    面对当前高等教育质量的滑坡,培养学生读书能力是中文学科教改的当务之急,《百部学术名著导读》作为一部文学学科研究性阅读指导的工具书,其书目选择有法,覆盖面广,突出了人文性和思辨性,导读写作体例得当,融传统目录解题和学术方法论提示于一炉,堪称中文学科大学生读书之津梁,为学之锁钥。

    2010年09期 No.157 116-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3 ]
  • 杨深秀的不幸与曹禺的大幸

    樊启金;

    "戊戌变法"资产阶级政治改良活动中,一批志士仁人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杨深秀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然而在其壮烈牺牲后的近百年间却一直遭受着故里后人的唾弃和污辱;同样是历史名人,湖北籍作家曹禺却在故乡潜江受到了应有的尊重。2010年秋,作为曹禺百年诞辰系列纪念活动重头戏的"第二届中国(潜江)曹禺文化周"将在曹禺故里如期举办,湖北曹禺文化现象是值得关注的文学盛事。不同的历史、不同的文化人物及事件,深刻启迪人们所应有的文化态度和文学自省,感叹之中也激发着人们自觉投身于文化乃至整个社会的文明建设之中。

    2010年09期 No.157 118-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4 ]
  • 身体与艺术的抗争

    尚景建;

    自柏拉图将诗人逐出理想国以来,艺术和身体在西方思想中地位每况愈下,尼采用艺术拯救理性,用身体克服虚无主义,并通过艺术形而上学,重返古希腊传统,崇尚身体本能,高扬生命体验。

    2010年09期 No.157 120-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2 ]
  • 漫谈个性车尾贴中的人文情结

    刘国庆;周剑;

    个性化车标为车主提供了表达情感的交流平台,同时也成为社会文化的管窥镜,从中可以看出人们的心态。本文以此为基础,拟对其中的人文情结作一番探讨。

    2010年09期 No.157 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52 ]
  • 浅论读书文化

    黄轶;

    读书是知识传承的一个重要手段,而读书文化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本文试从"读书之用"、"读书之乐"和"读书之业"三个方面,对读书文化作一番解读。

    2010年09期 No.157 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5 ]

探索争鸣

  • 《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改的理念与实践

    贺晓武;

    《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改需要有坚实的理念,更需要真正的实践。基于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我从三方面进行改革:一是根据内容进行多元化的教学;二是课堂内外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学活动;三是全力培养学生文学感悟能力与创作能力。其实,我的原则就是展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创造性成果。

    2010年09期 No.157 125-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2 ]
  • 小组合作讨论的现状及解决策略

    谭小红;

    本文通过课例分析的方法,对目前课堂教学的小组合作讨论这一教学形式做了探讨。本文认为,目前的小组合作讨论存在讨论前缺乏独立思考、分组形式和讨论问题随意化、缺少全员参与等问题。提出了讨论前要预留独立思考时间,按照多种方式进行分组,把握讨论的时机,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等解决策略。

    2010年09期 No.157 128-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4 ]
  • 农村中学语文学习评价的实践与思考

    胡丽萍;

    教育改革的关键无疑是建立新的评价体系,因为评价是教学的"指挥棒"。基于语文学习的特点及新课程多元理论,这新的评价应该不是僵硬的,而是能因地制宜的。本文就农村条件下如何进行新课标语文学习评价进行了探讨。

    2010年09期 No.157 130-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57 ]
  • “拱”字训释刍议

    高诗令;

    学术界对《左传》"尔何如!中寿,尔墓之木拱也!"中"拱"的训释,历来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和争议。笔者通过考察后认为,"拱"作为表示事物大小的计量单位,虽可训作"两手合抱"之意,但所表直径应为十厘米左右大小,而并非表示"直径接近一米"。

    2010年09期 No.157 132-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9 ]
  • 高校多媒体信息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彭婷;

    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档案的出现,对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产生了重大影响。文章在阐述电子档案内涵和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电子档案管理面临的原始性认定及安全性问题,提出了加快数字化建设、加强电子档案工作者的业务培训、建立规章制度等对策。

    2010年09期 No.157 134-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8 ]
  • 中职教学中的情感教育问题

    陈纪泽;

    培养学生的情感并将之渗透到教学中,已成为现代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通过"移情"教学,可发挥"教师期望效应"的作用,帮助学生加强"自我效能感"。

    2010年09期 No.157 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4 ]
  • 作文评语的魅力

    杨立民;

    精妙的作文评语,往往能起到绝妙的指导作用。老师在写作文评语时,应该做到以下三点:一.赞赏;二.鼓励;三.幽默。

    2010年09期 No.157 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1 ]
  • 心智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陈亚琼;

    心智图又称脑图、思维地图,于20世纪70年代由英国人托尼·博赞提出。心智图在学习基础比较薄弱的职校学生中推行具有很大的可行性,其大大提高了学生记忆品质,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2010年09期 No.157 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61 ]
  • 语文口语教学浅探

    南进军;

    加强小学语文口语能力的实践性教学是语文课改的重要环节。语文口语教学的主要形式有交谈、口头作文、人物介绍、即席讲话、口头评论、演讲、辩论等。

    2010年09期 No.157 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2 ]
  • 历史研究影响下的广播电视档案的选择与开发

    黄萍;

    在历史研究影响下,广播电视档案的选择应慎重考虑到鉴定小组的构成、原始材料以及销毁资料的清理登记等方面因素,同时要掌握市场的需求,以实现档案价值的最大发挥。

    2010年09期 No.157 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8 ]

硕士论坛

  • 语文教学过程中文学感受力的培养

    李永;

    文学感受力,即对于文学美感的感受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注重文学感受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此为基础,拟对文学感受力的重要性及其培养等问题,作一番探讨。

    2010年09期 No.157 141-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3 ]
  • 贾宝玉眼中的钗黛之美比较

    许冬晶;

    就一般的审美标准来看,宝玉眼中宝钗之美是要胜过黛玉的。然而,通过移情作用,在宝玉对黛玉的审美直观中,宝玉发现黛玉的诗性之美,这种美是独一无二且不可替代的。而在宝玉眼中,宝钗之美则始终处在散文化的状态,这种散文化状态的美,虽说也不是一般人所能企及的,但宝玉终究没有在宝钗之美中发现自我的存在,因此也就不是绝对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而读者对钗黛二人的美的欣赏,也主要跟读者在多大程度上将自己代入宝玉的身份——也就是对宝玉这一人物形象所发生的移情作用——紧密相关。

    2010年09期 No.157 143-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4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0 ]
  • 宗白华“同情论”浅析

    赵姣奕;

    本文拟通过梳理宗白华先生的文稿,从一般意义、社会学意义、艺术审美意义这三个层面理解"同情"的含义,进而总结出兼具艺术理论和社会理论双重身份的"同情论",并简约地说明此理论的形成原因和评价,力求全面地正确地理解宗白华先生独特的"同情论"。

    2010年09期 No.157 145-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7 ]
  • 浅论艺术之美

    杨洋;

    本文从文学形式的最基本作用入手,结合部分形式主义文论和美学原理,发散阐释了作为文学独特特征的文学性,并浅谈了文学的形式给文本接受者带来的审美感悟。

    2010年09期 No.157 147-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6 ]
  • 试评“话语分析:反思与建构”

    孟小莉;

    近年来,有关话语分析的研究越来越多,国内就这方面也提出了不少新的观点。但正如某些学者所说,研究还有待深入、丰富。本文对"话语分析:反思与建构"进行了总体上及某些细节上的粗略评论,在讨论话语分析研究的同时,还希望引发一些思考:在写学术类文章时如何做到论述有理有据。

    2010年09期 No.157 149-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53 ]
  • 对《野草》两个英译本的对比赏析

    张睿思;

    散文作为常见的文学体裁,其翻译的最高境界就是再现原文的意境,"形"与"神"相融合。散文《野草》的两个英译文本(张培基译和刘士聪译)均是脍炙人口的佳作,本文将从语义选择和语篇风格这两个层面对这两个英译文本进行对比赏析,并提出笔者的见解。

    2010年09期 No.157 151-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5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64 ]

原创天地

  • 夜里孤独的歌者

    杨亚军;

    <正>夜里,我是一名孤独的歌者,为歌而狂,歌唱孤独的生命,孤独的唱着生命的歌。偶然间,在废弃的园里拾得一本无字天书,翻开古色古香的书简只看到密密麻麻横七竖八的条纹。我一个劲地往后翻,我知道,这是一本关于我的书,它记载了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我的前世今生都在这书里,可我越往后翻越焦躁,始终找不到谱写了我未来的那一扉页,我哭泣着在园子里来回的寻找失主,我奔

    2010年09期 No.157 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5 ]
  • 晚清的那些挣扎

    王炼;

    <正>残阳似血,悲风如歌,在夕阳的映照下,昔日的圆明园也只剩下残垣断壁的剪影。坍圮了的是昔日的荣光奢华,烧毁了的是晚清王朝甚至是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恬静美梦。在英美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时候,远远窥见漫天火光的臣子长跪不起,这可以是看作一个东方巨国的反躬自省之始,或是切肤之痛后的痛定思痛?自那之后,中国人似乎要清醒了却又好像半梦半醒。站在现在,回首往昔,我们会为某些事情惋惜,会为某些事情啼笑皆非,会为某些事情愤然而起,会为某些事情开怀大

    2010年09期 No.157 154-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 ]
  • 对你满怀敬意

    黄敏佳;

    <正>春天是不寂寞的,燕子衔来了呢喃,剪刀似的春风剪开了柳眉,睡眠的鸭子划出暖暖的春意,让人由不得醉在这片天地里。可是在春天这场盛会中,我却看到了生命的凋零。在校园的那条大路两旁,是

    2010年09期 No.157 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1 ]
  • 我的一片天空

    贵浦建;

    <正>在初三的日子里,我几乎每天都承受着繁重的学习压力与巨大的升学压力。面对这一茬又一茬的精神重压,我常常感到焦躁、上火,甚至崩溃。一天下来,我也不知道跺过几次脚,咬过几回牙(还好,下课铃终于响了)。

    2010年09期 No.157 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9 ]

文坛扫描

  • 文坛扫描

    <正>新闻一束●秘鲁作家略萨获诺贝尔文学奖瑞典文学院7日宣布,2010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秘鲁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略萨1936年出生,是拉美著名的小说家和散文家,也是28年来又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殊荣的拉美作家。略萨与马尔克斯、富恩特斯和科塔萨尔一同被誉为拉美文学

    2010年09期 No.157 157-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5 ]
  • 下载本期数据